在观看韩国科幻电影《雪国列车》中,不少观众都对末世列车上底层幸存者的黑褐色块状食物印象深刻,那是用蟑螂做成的蛋白质块。现实中,昆虫作为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都被养殖业用作饲料原料,科学界也从没有放弃昆虫蛋白在食物上的发展潜力研究。用蟑螂制成食物并非幻想,有一种蟑螂奶的营养价值甚至比牛奶还高。
蟑螂作为虫哪来的奶
蟑螂确实是虫,它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蟑螂的身体普遍扁平,呈黑褐色,有长丝状触角,复眼发达。有的种类有翅膀,可以飞。没有翅膀的种类虽然不能飞,但跑得非常快。
全球蟑螂的种类,约有6000种,大部分蟑螂的繁殖方式是产卵于卵鞘内,以孵卵的方式得到下一代。但唯有一种蟑螂是胎生,那就是太平洋折翅蠊。太平洋折翅蠊的胚胎系直接在体内发育,而不是孵卵。它们没有胎盘和脐带这样的结构,所以当胚胎发育出完整的消化系统后,内脏就会分泌一种蛋白质液体,作为哺育幼虫的“乳汁”,供幼虫在母亲体内取食。
当雌性太平洋折翅蠊分娩时,这些幼虫已经发育得又大又强壮了。直到科学家从这些“小强”的胃里发现了含有牛奶蛋白结晶,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才被关注到。雌性太平洋折翅蠊用来哺育幼虫的“乳汁”,即是蟑螂奶。
蟑螂的奶从哪挤出来
尽管太平洋折翅蠊是胎生的,而且还会哺乳,但它仍然属于昆虫而不是哺乳动物,不会像牛、羊、骆驼等动物那样产奶。所以要想获得蟑螂奶,要比挤牛奶复杂得多。
蟑螂奶在太平洋折翅蠊身体内,并不会主动排出体外。为了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必须仔细地切开那些携带幼虫的雌性太平洋折翅蠊,然后取出胚胎,剪掉头和腹部的末端,去掉中肠,最后用特殊的吸管把黄色结晶状的蟑螂奶取出来。据尝过这种结晶的人回味,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味道,也并不恶心。就是产量太少了,想获得100g的蟑螂奶,得用掉1000只蟑螂。
因为蟑螂奶的产量很低,要想直接用蟑螂来制作一杯纯的蟑螂奶并不现实,好在科学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也就是将蟑螂的基因植入酵母菌,利用酵母菌大量产出太平洋折翅蠊体内的蛋白质结晶,以期实现蟑螂奶的商业化。
蟑螂奶到底能不能喝
蟑螂奶不但能喝,它的营养价值还非常高。研究表明,蟑螂奶的晶体蛋白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类、蛋白质以及特别丰富的氨基酸,营养密度高,热量高。其中,单个晶体的能量是同等质量乳制品的3倍以上。注意这里的“3倍”指的是蟑螂奶的热量,而不是所有的营养价值。尽管如此,蟑螂奶仍赢得了“奶界压缩饼干”的称号。
同时,蟑螂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被称为打不死的“小强”。在有水无食的状态下,蟑螂能存活3个月左右,连水也没有的情况下也能存活1个月。即使蟑螂连头都没有了,它还可以继续存活1个星期,直到因为无法进食而死亡。另外,蟑螂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太平洋折翅蠊因其特殊的哺育方式,繁育时间会更短。
基于上述原因,科学家对蟑螂奶展开了许多研究,以寻求在非常时期保障人类的蛋白质所需。不过,从生产成本和大众对蟑螂的接受度来讲,蟑螂奶这种食品恐怕只能止步于实验室,很难普及。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