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雷蕾:口腔方寸之间 缔造完美笑容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郑雷蕾:口腔方寸之间 缔造完美笑容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巡礼

郑雷蕾:口腔方寸之间 缔造完美笑容

本报记者 樊洁

    人物介绍

    郑雷蕾,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冉家坝院区正畸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正畸教研室主任、正畸第一党支部书记,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理事。美国Tufts牙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院士,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重庆市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期致力于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较强的处理正畸领域疑难病症的能力,如颌面部严重骨型畸形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复杂唇腭裂的正畸治疗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重庆市医学科研重点项目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被评为2021年“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医学领域)、2019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教工文卫体“五一巾帼标兵”。

    郑雷蕾(左二)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郑雷蕾(右一)开展正畸临床工作。

  她,是医生,是老师,也是科研人员;她,用高超的医术,为每一位患者带去健康与自信;她认为,口腔正畸是科学与艺术的交织和统一,是一件充满魅力和有意义的事,值得一生去学习探寻;她就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冉家坝院区正畸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郑雷蕾。

  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了解郑雷蕾潜心医疗、科研创新、教书育人背后的故事。

  一往无前 勇攀知识高峰

  1979年,郑雷蕾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因为父母都从事医疗行业,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她从小就很熟悉。

  “我的父母都是从事医疗行业的,所以打小我对医院、对医护人员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在我心里,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父母一样用仁心和医术去帮助别人。”谈到自己学医的原因,郑雷蕾不禁笑了起来。

  怀着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梦想,1997年,郑雷蕾以优异的成绩被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录取,开启了自己本硕连读七年制的学习之旅。

  学习之路充实而快乐,但也偶有挫折。2004年,郑雷蕾第一次考博没有成功,这让她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那时候就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应届毕业后就业,第二个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继续考博,但是如果再考不上的话找工作就相对困难。”郑雷蕾回忆道。

  面对挫折,郑雷蕾并没有犹豫太久,基于自己对正畸专业的热爱,她选择继续考博。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如愿以偿,在攀登知识高峰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8年,郑雷蕾博士毕业后选择重庆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落脚点,进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开启人生新征程。而后,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她赴美国Tufts牙学院进行一年交流访问,不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守护患者口腔健康 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正畸,民间俗称‘箍牙’,也就是牙齿矫正。看着自己的患者逐渐绽放完美笑容,这就是正畸最独特的魅力!”谈起自己的职业,郑雷蕾一脸自豪。

  多年来,郑雷蕾致力于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处理疑难病症的经验。近年来,作为科主任,她带领科室同事以建立西南区域牙颌面部畸形综合诊治中心为目标,成立“正畸专科数字化精准诊疗中心”,开展包括数字化正畸诊疗技术、舌侧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在严重骨性错颌畸形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正畸治疗、复杂唇腭裂序列正畸治疗等疑难颅颌面畸形相关诊疗方面取得进展。

  除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她还倡导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我们很多患者是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比较敏感,牙齿错乱影响美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容易自卑、内向。我们不仅要治疗他们的疾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郑雷蕾告诉记者。

  虽然工作繁忙,经常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每当看到患者从最初对自我的否定、不自信甚至自卑,通过正畸逐渐自信开朗地面对生活、面对自己,她觉得非常满足。

  除了繁忙的临床工作,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郑雷蕾还要沉下心来做研究。揭秘牙齿移动的相关机制,以期高效精准地达到治疗目标,历来是正畸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比其他口腔问题,正畸最基础的治疗一般要持续两年,之后还有很长时间要戴保持器,定期复查。

  “研究力学环境下牙移动的相关机制,探索出一些合适且有效的方法来缩短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率,实现精准医疗,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郑雷蕾对记者说,“科学研究的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要想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就必须保持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和未知领域的好奇。科研工作者更像是一名侦探,在各种蛛丝马迹的线索中寻找出可能有联系的机制,并加以证明,这其中的快乐常常令人着迷!”

  怀着对未知探索的好奇,郑雷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以及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弘扬西迁精神 薪火相传育人才

  除了医生、科研工作者之外,郑雷蕾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重庆医科大学教授。

  “重医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大学。65年前,原上海第一医学院400余名专家人才溯江而上、西迁重庆,建立了重庆医科大学,为西部医疗卫生事业矢志奋斗。从此,西迁精神在巴渝大地和重医人心中薪火相传。我们要学习和传承老一代重医人爱国爱校情怀,弘扬西迁精神,担当、奉献、拼搏、创新,成就更好的自己,续写重医新的传奇。”郑雷蕾告诉记者,西迁精神已经融入重医人的基因。

  在西迁精神这一旗帜下,郑雷蕾作为正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承担着口腔医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0余门课程的相关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作为一名医学院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又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树立“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

  多年来,郑雷蕾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致力于探索重医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将培养优秀学生作为教学目标,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郑雷蕾2021年担任重庆医科大学未来医学青年教学创新团队团长,先后主持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项,获得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教学文章7篇,获首届重庆医科大学“钱悳骨干教师奖”,创立首批重庆医科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多次被评为“重庆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我很荣幸来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这个平台,它让我从医学、科研、教学三个方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探索口腔医学领域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造福于社会。”谈起未来发展方向,郑雷蕾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