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织造技艺是一种民间传统织造技艺,夏布生产可追溯到东晋后期,唐代夏布被列为贡品,清代康熙后期形成商品生产,以江西万载和四川荣昌生产的夏布为主要代表。2008年6月,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荣昌夏布织造主要分布在荣昌区的盘龙镇,荣昌夏布以苎麻为原料,成品有细布、粗布、罗纹布三大类别。其生产技艺包括打麻、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刷浆、织布、漂洗、整形、印洗等工序,生产出的产品布纹细密平整,色泽莹洁润滑,且坚韧耐用。因麻质的特性,穿后易洗易干,烫后有棱有角,古朴雅致,美观大方,凉爽理汗,舒适宜人,是人们夏日衣着的上等佳品,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目前机械生产的化纤布日益增多,加之传统夏布的原料苎麻日益减少,夏布生产的利润越来越低,许多人不愿从事此项繁复的手工技艺,同时夏布的印染技艺后继乏人。在此情况下,我国夏布织造技艺濒临消亡,有待抢救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夏布织造技艺,荣昌区松竹轩扇庄将夏布与折扇生产相结合,创制了夏布折扇旅游新产品,外形美观,工艺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