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有故事小孩子温暖都江堰青稞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蔬菜有故事
小孩子
温暖都江堰
青稞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2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暖都江堰

何一东

  1980年7月,我父亲是成都技工学校广汉分校负责人,暑假期间,他带领一群学生前往青城山一游,年少的我也跟着“沾光”同行。

  第一次上青城山,我们非常兴奋,对身边的美景“狼吞虎咽”。青城天下幽,果然名副其实!

  在天师洞附近,我们遇到了一位从菲律宾马尼拉来的游客(可能是华侨),他留着长发,很健谈,普通话也很流利。他简单问了我们的情况后,风趣说道:“和你们交个朋友,你们四川人不会欺负我吧?”“不会,不会……”双方一阵大笑。

  交谈甚欢。菲律宾游客看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他还要回成都。青城山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下次来,要住一晚上,好好体会其魅力。临别时,他从旅行包里拿出相机,提议给我们照张相,留个纪念。

  “你们会说英语吗?用英语说一、二、三,这样说,才能把牙齿露出来,又像笑。”他教了我们几遍后,一张充满笑意的照片照好了。

  照完相,菲律宾游客又叫我们唱一首歌。我们请他先唱。他便用洪亮的声音唱了一首菲律宾歌曲。我们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菲律宾游客一边认真听,一边轻轻地哼着,并用双手打着拍子。唱完后,他亲切地用英语说道:“Good bye(再见)!”我们也挥手向他道别。

  这一次青城山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都江堰也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

  前些年,还和家人去了两次都江堰。尤其是老妈,平常不太爱外出,很久没到都江堰了,这一次去后,对都江堰市城区的变化赞不绝口。连声说:“空气好,街道干净,新房子好多,变化真大啊!”

  一位朋友郑大哥退休后,周末特别喜欢到青城山镇买的房子去住两天。他说,这儿空气好,蔬菜新鲜,很巴适。他常邀请好友们前往,体验一把乡居生活。

  儿子读高中时,暑假期间,我带他去郑大哥的家去做客。一进小区,就感觉与众不同,小区树木茂密,花香鸟语,非常幽静。我羡慕说道:“郑大哥,你住的是乡间别墅啊!”他哈哈大笑:“就是,住这儿安逸。欢迎常来。”

  他的家在一楼,一条小径直通住家院子,四周皆是花木,有一种天然的香味。郑大哥的夫人陈姐很贤惠,把这“第二个家”收拾得妥妥的。中午、晚餐的肉菜都是在当地买的,都是农家猪农家菜,很香。尤其是青城山老腊肉炒香蒜苗,味道巴适得很,儿子大快朵颐,说比城里的肉好吃。小白菜煎蛋汤,十分清香,我连喝两碗。

  我和儿子在镇上的旅馆住了一晚,虽然设施比较简陋,但无城市之噪音,除了偶有夜鸟之鸣叫,倒也安静,很快入眠。翌日,郑大哥带我们去镇上药王广场旁的百年老店张醪糟去吃早饭。这老店是有点陈旧的青瓦房,店招红底白字,很打眼。店外已排了不少人。醪糟汤圆我吃过不少,不知这家是不是有其特别之处?

  点了餐,我们满怀期待等了十多分钟,服务员把醪糟粉子端到餐桌,一股醪糟香味也扑鼻而来。我定睛一看,淡绿色的瓷碗里,装满了醪糟粉子,汤汁浓酽,粉子块比较大。我们加了一个荷包蛋。先喝了一口汤,土红糖醪糟很香甜,有小时候吃过的味道。粉子软糯耐嚼,荷包蛋乃溏心蛋,一口咬下去,香甜腻滑,舒适无比。儿子吃得很带劲,额头上沁出了汗珠。

  吃完了醪糟粉子,我们意犹未尽,又点了红糖糍粑。一碗7元,里面有小汤圆大小的糯米团5坨,上面盖着黄豆芝麻粉,用筷子将它们在红糖里一搅合,然后放进嘴里咀嚼,那个香甜可口简直“不摆了”!

  醪糟粉子和红糖糍粑吃完,我们端的是心满意足。美食,真是治愈一切啊!都江堰,很温暖!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