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庆)科学城重点项目建设忙科学大道一期3公里示范段竣工提前20天到岗 每天10多个小时忙科研
第03版:虎虎生威向未来 抓项目 促复工 全力争取开门红
上一版 下一版  
西部(重庆)科学城重点项目建设忙
科学大道一期3公里示范段竣工
提前20天到岗 每天10多个小时忙科研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2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
提前20天到岗 每天10多个小时忙科研

重庆日报记者 陈国栋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建庭正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今年春季,重庆交通大学教职工到岗时间是2月24日。2月4日,农历大年初四,离上班还有20天,副校长周建庭就开始到办公室、实验室工作。

  “早上7点45分到校,晚上10点过下班,感觉时间还是不够用。”2月4日这天,正好是立春。周建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年就应该有个好的奋斗姿态。

  周建庭是桥梁领域的知名专家,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桥梁病害诊断与性能提升团队负责人。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团队已有30多位科研人员陆续到岗,紧锣密鼓开展科研攻关。

  与国家相关部委、市级有关部门对接项目,与分管的三个处室、四个学院、三个国家级平台等有关负责人视频会商,到实验室解决棘手的技术难题……上班后,周建庭每天连轴转。

  事实上,从今年元旦以来,周建庭和他的团队的脚步都未曾停下:

  团队负责施工监控的世界上最大跨度(主跨488米)轨道专用桥——南纪门大桥顺利合龙;

  世界最大跨拱桥的1∶10的模型(模型主跨60米)试验,已完成材料灌浇实验;

  完成了9片模型拱的全过程破坏试验,结合5至7座世界级拱桥的重大工程实践,有望在今年内实现特大跨拱桥承载力计算方法上的新发展,推动拱桥在安全性、经济性和跨越能力上的新突破;桥梁内在病害试验取得新发现;

  ……

  去年,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让团队的100多名科研人员感到振奋:5座世界级拱桥和轨道桥的技术难题被相继攻克;两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团队5名成员入选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周建庭本人入选“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同时还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周建庭喜欢自称为“桥梁医生”,专治桥梁的各种“疑难杂症”。“从医”多年,全国15个省市,2000多座病害桥梁经他“妙手回春”。

  他说,今年,团队将苦干实干,力争在桥梁内在病害研发、大跨拱桥建造技术、桥梁性能高效提升等方面上实现新突破。特别是在标准制定、智能控制技术运用、桥梁性能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全力攻克桥梁结构内部病害“无创”诊断技术难题。

  他说,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我市也特别重视科技创新,还专门召开市委全会部署相关工作,“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赶上了好时代,很有干劲、很有奔头。作为一名党员科研工作者,更应该奋发有为,把总书记提出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肩上的职责和使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