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鲁祖社戏。 |
 |
市民正在购买鲜花。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胡倩 摄 |
繁华市区的背后总有一两个属于原住民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更加接近一座城市的过往。
在解放碑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百年老街——鲁祖庙街区。这条不过百米长的街道,却曾是重庆老城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商贩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鲁祖庙的确切原址在民生路小学下面,但在重庆土著眼里,“鲁祖庙”还包括了附近的石灰市、四贤巷、新民街、大同路。这里有重庆最地道的美食、最美丽的鲜花……当然,也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老重庆的市井烟火气。
鲁祖庙有百年历史
百年前,鲁祖庙一带还是渝中半岛山脊上的一片荒地。随着重庆的开埠,一时间商贾云集,沿江码头一带土地稀罕逼仄、空间狭小,人们便开始大规模向山顶悬崖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正因如此,大兴土木、修房建房越来越多,木匠艺人逐渐聚集成了“香饽饽”。由于工匠艺人众多,当时政府无暇管理,便派生出各行业堂口的公会组织。
1911年,木工同业公会在民生路旁自发捐资修建了鲁祖庙,当时的手工艺人用来供奉着我国的建筑鼻祖、木匠鼻祖——鲁班,求其庇护,神庙两旁各建一幢二层楼厢房,形成一个天井坝子,在坝子前面同时建了一个戏台。
事实上,鲁祖庙也是当时国内几座比较大型的专门供奉鲁班的寺庙之一。自鲁祖庙建成后,南来北往的手工艺人都来此朝拜,香火鼎盛,附近居民增多,贩夫走卒往来,这才形成了如今的鲁祖庙街。
从书市到花市的演变
那时,鲁祖庙一带,有知名的世界书局,还满是搞雕刻、印刷等行当。鲁祖庙街道的第一幢建筑,便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书局”,是当时重庆最大的图书公司和文化活动场所之一。
除了“世界书局”重庆分局,还有中学生书局、复兴书局、东方书社、万光书店、青年书店、中国书店等,书店总数至少有20家,是名副其实的“书市一条街”。
如今书局不在,但这里的人们依然经营着小店,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的鲁祖庙最出名的是花市,各个店铺门口都摆满了鲜花,老板忙着剪枝、包装。
街区内卖花的、卖菜的仍络绎不绝,传统的剃头匠、修鞋匠让你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豆花饭、凉菜、火锅、小面等地道重庆美食,成了劳累半天的重庆人对自己最好的犒赏,烟火气十足。
市首个“无废菜市场”
说起鲁祖庙街区,就不得不提到石灰市菜市场。这家解放碑片区最大、最老的菜市场,随着鲁祖庙街区开始升级改造,2019年也启动了改造项目,2020年10月,改造完成的菜市场终于在万众瞩目下重新开放,没想到竟一下子成为爆火打卡地。
重新面世的石灰市菜市场,不仅保留了十足的“烟火气”,更重要的是,这里变得干净卫生、功能齐全、分区明确,市场内甚至还加装了直升电梯,呈现出井然有序的样子。市场共有三层楼,除了销售肉类、水产、水果、粮油等常规货品,满足市民们的日常需求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后的菜市场还引入了日本中古店、鲜花烘焙店、时尚餐饮店、特色小吃店等业态,许多摊位还提供食材现场加工服务,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
2021年1月,石灰市菜市场通过市“无废城市”专家组、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的评估验收,成为重庆市首个“无废菜市场”。“无废理念”不仅弥补了传统菜市场环境卫生方面的不足,还增加了其“内涵”,逛菜市场也能逛出“时尚感”。
菜市场,集市井与烟火之气于一身,相比繁华的街道,它嘈杂欢乐,也更有人情味。所以逛菜市场也是在慢节奏中享受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