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流行性出血热 “三早一就”很重要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广告
第15版:科技生活·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应对流行性出血热 “三早一就”很重要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广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对流行性出血热 “三早一就”很重要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经老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传染病。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就近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三早一就”),对治愈该病尤为重要。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最短4天,最长2个月。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特征。患者起病急,早期有发冷、发热等症状,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可出现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黏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和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

  流行性出血热是经老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老鼠等宿主动物的分布及带毒情况决定了疾病的分布范围。出血热在我国呈全国性分布,各省份均曾有病例报告,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山东、河北、江西、湖北、安徽和湖南等省份部分地区发病较高。流行性出血热具有春季(4—6月份)和秋冬季(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两个发病高峰。

  人是怎么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

  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工作习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人感染主要与农业劳动、室内环境劳作中接触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有关。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针对性地做好个人防护,可显著降低发病率。

  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有多种途径:1.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鼠尿液、粪便或鼠窝,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而感染。2.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3.通过被鼠咬伤或被鼠类体表螨类等寄生虫叮咬而感染。4.当含有汉坦病毒的鼠尿液和粪便形成颗粒飘浮到空气中时,人可通过呼吸含汉坦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最危险的行为有:清除鼠尿、粪和鼠窝;清扫闲弃已久的棚子或房屋;清除曾有老鼠孳生的田间杂草杂物;工作环境中有鼠类滋生、活动(如粮仓)等,所以进行这些活动时,要戴好手套、口罩等,做好个人防护。

  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防鼠、灭鼠

  防鼠、灭鼠是主要预防措施。防鼠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灭鼠是为了消灭传染源。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高发病区16~60岁人群应到当地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到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从事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三早一就

  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和就近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