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代,由于各个国家都比较小,行政机关、军队和财富基本都集中在首都,一旦首都发生重大火灾,该国不仅损失惨重,还可能会遭到邻近强国的乘虚而入。事关国家存亡,所以各国的最高行政长官都特别重视消防。
比如当时的宋国就把国都内所有的易燃小屋都进行了拆除,用泥涂封不宜拆除的大房屋的可燃构件,提高其阻燃性能。并且要求各部门储备好消防工具,如消防用水、沙土和盛水的器具等,随时做好应急和救灾的准备。
在那时,建筑物的规模不算很大,建筑物多用干草、木材等可燃构件建成,一旦起火便很难扑灭。所以人们施救的主要目标是阻止火势向毗邻建筑物蔓延,不让灾情扩大。一般情况下,当时的人们会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种是开辟阻火道。即在已起火的建筑物与要保护的建筑物之间开辟一条隔离带,把隔离带之间的可燃物包括一些小建筑物清除掉。
另一种是“济濡帷幕”,即用水浸湿的帷幕等织物覆盖在建筑物上,保护其不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