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公布,川渝两地将围绕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10个方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在渝高校有何行动?11月9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文理学院获悉,该校通过牵头成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协同发展中心等,不断扩大川渝高校间的“朋友圈”,助力两地高校吸纳和运用人才。
“学校靶向药物团队平台非常好,具备每2至3年研发一种新药的能力,研发能力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冉凯今年从四川大学药学专业博士毕业,他在今年5月参加由重庆市人社局和重庆文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博士渝行周”活动中,和女友双双确定来文理学院工作。
这次“博士渝行周”是成渝高校联合引进人才的举措之一。除了重庆地区高校参与此次活动,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成都地区的高校也参与其中。这些高校统一发布招聘计划,吸纳人才。
“博士渝行周”一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80多名博士参与,最终有60多名博士选择在此次川渝联手进行招聘的高校工作。
重庆文理学院人事处处长吴小伟介绍,去年,重庆文理学院还与四川师范大学一起,共同发起成立了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协同发展中心。该人才协同发展中心所属的15所川渝地方本科高校,分布在成都、重庆、自贡、内江、乐山、宜宾、南充、达州和眉山等10余座城市,学科专业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各大领域,直接服务近5000万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