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汪瞻、欧阳萱撰写的《睡个好觉》(中信出版社,2021年3月)。全书分为失眠篇、安眠篇与科普篇三个部分,直击中国人的睡眠状况,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解疑答惑。从结构安排就可以看出,这部作品是以实用为上的,面对实际问题提供解决之道,最后才是睡眠知识的理论普及。
“失眠篇”是现象的呈现。为什么睡不着觉?困扰着我们的“睡眠杀手”究竟是什么?早在2007年,世卫组织就把“熬夜”定为2A类致癌因素,熬夜会导致肌体疲惫、记忆力下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本书用生动的案例说明了白天补觉、周末补觉的不可行性。现代人还有个坏习惯,觉得人生的“幸福”时刻,大概就是晚上在被窝里玩手机,作者认为这是极不可取的,睡前吃夜宵、思考白天的事情,这些也都会影响入睡。本书借用阿森斯失眠量表作为自我评估的参考,我们可以自己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去看医生。
“安眠篇”是实用操作指南。有些大方向的建议,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累积足够的睡眠能量,学会如何放松身心,等等。作者提供了两项具体方法,即“刺激控制法”和“放松训练法”。前者的目的是重新建立睡眠反射弧,后者的目的是平复情绪性失眠。两种方法都陈列了基本步骤和助眠小贴士,可以学起来。本书还强调了基于接纳的心理训练,两位作者都擅长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正念治疗等循证心理治疗技术为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常见心理障碍提供系统心理治疗服务,这是他们长期工作的成果总结。
“科普篇”是理论说明。继续解说“睡眠障碍”是什么,关于安眠药应该知道的常识,科学的运动助眠攻略、当前国际研究动态、仪器发明,等等。最后提到的“湘雅模式”展现了我们中国医学界在睡眠研究领域的突破和深入成果。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要注意,本书提到的措施,都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作者认为,想入睡,最重要的是培养睡意,在睡前不做的事情里,其中一项是“读书”。但是,以我的个人经验,很多时候,躺在床上,越想睡反而越睡不着,而读书恰好是帮助我入眠的良方,当然,别读刺激的悬疑小说等,不如翻阅优美轻盈的小诗册或者平和从容的散文随笔,这样的阅读,能让心态放松。不知道别人的经验怎样呢?
该书落足实际,这是优点,也带来缺点。受视野局限,作者关心的是具体问题怎么解决,但实际上,除了个人的原因,我们还不能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影响。“焦虑”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我们为何焦虑?如果没有多层级干预措施,没有政府、社会与公共舆论的齐心协力,没有个人睡眠权益的有效保障,要想睡个好觉,就只能是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