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初心不忘 科学普及使命担当搭建科普平台 让有用的知识更有趣
第13版:典赞·科普重庆 2021年度科学传播人物(团队)
上一版 下一版  
保护动物初心不忘 科学普及使命担当
搭建科普平台 让有用的知识更有趣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9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阳:
搭建科普平台 让有用的知识更有趣

本报记者 沈静

    罗阳(左三)参加沙坪坝区科普讲师团授旗仪式。(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罗阳,1979年生,重庆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主任,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康复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21典赞·科普重庆”年度科学传播人物。

  疫情预防,科普先行。长期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和纳米医学研究的重庆大学医学院罗阳教授,在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始终秉承“科技兴国、科普惠民”的理念,长期扎根于基层基础科普工作,向公众普及医学科研、健康知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罗阳教授第一时间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与科普团队资源进行大量线上和线下应急科普,及时准确解读各项疫情防控指南,并主动加强应急科普平台建设,为全面打赢防疫攻坚战贡献属于科研人员的“科普力量”。

  “你知道新冠病毒就是通过野生动物蝙蝠传播的吗?你还敢吃野味?”“不敢了,我还是在家里吃点薯片吧!”2020年2月下旬,一段名为《病毒防控你我他》的视频通过孩子懵懂发问、父亲笑呵呵耐心解答,采用一问一答纠错的形式,将防疫知识一一讲解,生动有趣、寓教于乐。这是罗阳教授科普工作室正式成立后开设的官方订阅号“乐佳帮”推出的第一期视频内容。

  至今,“乐佳帮”已推出大量原创科普信息,将健康知识以短视频及生动有趣的图文形式传播给公众,阅读量超过百万人次。罗阳科普工作室还加入重庆市沙坪坝区科技服务志愿支队,成为科普志愿服务分队,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科普服务。

  2020年3月21日,罗阳科普工作室与重庆大学科协、重庆科技馆共同承办了首届“超级病毒——科学防疫主题科普展”。该展览介绍了病毒家族、病毒与细菌、新冠病毒肺炎、病毒防护等科普内容,还向公众普及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以及科学防疫方法,为全民抗疫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两年,工作室联合重庆大学科协、沙坪坝区科协承办了10期“遏制新冠、科学防控”线上科普直播,分别从学生、三八节、公共、疫情期间亲子关系协调、用眼卫生、校园防控等角度出发,对新冠病毒肺炎的致病机制、流行方式、预防措施、诊断方案、检测技术等前沿问题举办讲座,着力提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守护广大师生和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此外,罗阳还依托重庆市科普作家协会成立了重庆市科普作家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会,面向各年龄段学生举办各种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并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亲临课堂,耐心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各项科技作品,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思维。

  近两年来,由于提供多个创作素材,完成多项科普宣传工作,罗阳被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授予2020年度优秀科普工作者荣誉称号。因疫情期间在科普和科研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2020年度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同时入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科普创作支持计划”。

  罗阳说:“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我会继续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科普产品,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为人类的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