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学峰(左二)带领医生对病人进行会诊。受访者供图 |
癫痫,俗称“羊角风”“羊癫风”,是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一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者占4.6‰。
近日,记者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访了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医附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学峰,了解他和他的团队攻坚难治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两类重症防治的故事。
时光回溯到1982年,王学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从事医生职业的头两个月,王学峰遇到了两个癫痫患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是中巴车司机,在驾驶时犯病,车辆翻下山沟,造成十几名乘客死亡;另一个是星级酒店的厨师,在炸鱼时突然发病,双手不受控制伸到了沸腾的油锅里,掀翻油锅后导致全身烧伤。”王学峰说。
这两个病人的遭遇让王学峰感到遗憾和心疼,也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癫痫防治领域做出些成绩来。
199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王学峰团队开始着手《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机制与临床研究》项目研究。
在10余年时间里,王学峰团队与近千名专业人员,在安徽、河南、江西等6个省份进行了大样本、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并对20万多名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团队调查发现,癫痫患者中,近20%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如果服用了两三种药物后都没有效果,那么即使尝试其他药物也不会有效,需要尽快采取手术或物理治疗。
团队还对上千只老鼠模型进行了分析。用化学遗传学的方法对老鼠模型脑组织中的40个部位分别进行刺激,发现癫痫持续状态是由于海马和丘脑同时被激活所引起的,这一发现打破了国际上一直以来所认为的癫痫持续状态是由于大脑中的一个部位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这一认知。
团队通过研究还发现,疾病在侵入核团后的1分钟、5分钟、10分钟内,分别有不同的途径和表现。
“以往针对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人,采取的都是注射安定的方法。”王学峰说,然而疾病在侵入核团不同时期的路径和人体反应各不相同,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法很可能没有效果。
根据试验结果,团队针对早期、中期、晚期疾病变化的路径和人体反应,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精准治疗方案。此外,团队还对20多种常见的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疾病病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9年12月,王学峰团队的《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机制与临床研究》项目,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针对难治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两类重症患者提出的治疗方案,分别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抗癫痫联盟向全球推广,这也是癫痫被确认存在400余年来,首次由我国牵头制定出的癫痫防治行业标准。
“目前,我正带领团队对超级难治性癫痫进行研究,希望能揭示规律,找到治疗方法,让患者不再受到癫痫的困扰。”王学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