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2版)他表示,如果能探索出一种新的校企人才合作模式,把高校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直接放到企业的研发岗位上来,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培养高端科技人才,解决高科技企业的人才储备问题。
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面向未来,我国亟需大量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丽丹建议:增加各高等院校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硕博招生计划名额;多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支持社会机构拓展人工智能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鼓励研发针对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资源。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迎春谈到,作为人才培养前端的基础教育,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精心谋划,从科技课程建设上下功夫,让科技课程成为滋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沃土;从科技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让科技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更早地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系统地涵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好地奠基学生的创新素养,在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