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超(左)正在与学生讨论机器人创意作品。(受访者供图) |
人物名片
刘超,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重庆市第八中学科技辅导员,主持渝北区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和渝北区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先后主研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编写著作4部,曾获重庆市优秀科技辅导员、重庆市科技教育优秀组织工作者等荣誉。
近年来,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以下简称八中)开展得有声有色,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市举行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多次多人获奖,八中也成为我市首个“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创建学校。
八中科技教育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与全体科技辅导员的努力分不开。重庆市骨干教师、八中科技辅导员刘超就是其中的代表。
自2009年刘超担任八中科技辅导员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科普教育中,与学生们一道在校园大地里播撒希望的种子,对幼苗精心壅土、浇水、施肥,让科学的苗子沐浴阳光雨露。
“青少年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谈及科学教育工作,刘超很有感悟地说。
刘超介绍,八中科技教育团队吸纳了信息技术教师、实验员和学科教师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多学科、多方向、多视野接触科技知识。“我们团队,每年都要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情况,自己编写教材,为学生量身定制辅导方案。”刘超说。
“在科技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分为普及与精英两个层次进行因材施教。普及层次,重点是落实国家对学生科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对全体学生开展科普教学;精英层次,主要是针对一部分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科技辅导。”刘超说。
八中在科技教育中,十分重视发现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技爱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此,他们积极推动科技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在改革课程、改变课堂、提倡实践上下功夫,全力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行为。
刘超坦言,在科技教育中,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学校能发明创造出有影响的技术来,而是从千差万别的个体中发现学生的爱好、兴趣或对科学的小小闪光点。如果逼迫学生去搞发明创造,既不现实,也是拔苗助长。科技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兴趣,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的火种,在未来科技道路上燃烧。
“这次获奖,要特别感谢我的学校重庆八中,以及指导老师刘超给予我的辅导,我会更加努力,树立远大目标,期望未来成为真正的科学家。”八中高2017级25班的任彦宇说。2016年,任彦宇参加第16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全国二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高2018级10班的杜凯玥、高2018级3班的徐赆祎同学。
刘超介绍,“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始于2000年,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难度最大的青少年科技比赛项目,旨在选拔和奖励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为我国创新性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他说,“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一个锻炼和交流的平台,在这里通过和不同学科专家的交流,让青少年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近年来,刘超指导的学生多人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等各级中小学科技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其中8人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1人获得市长提名奖。刘超所在的团队也多次荣获先进团队,他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彰。
“我们现在播撒的科学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发芽、开花、结果。”刘超充满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