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庆通信卫星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迎难而上 自主研发大功率数字电源
第05版:党的旗帜在科技界高高飘扬
上一版 下一版  
为重庆通信卫星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迎难而上 自主研发大功率数字电源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雷继兆:
为重庆通信卫星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科技报见习记者 杨蜀云

    雷继兆在试验基地开展通信测试。(受访者供图)

  “近期,我们正在全力推动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以‘重庆号’为基础,开展大量试验,对卫星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日前,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卫星工程部空间段总体室副主任雷继兆获得“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将不辱使命,为重庆通信卫星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2010年4月,雷继兆博士毕业后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从事多型通信卫星总体领域的设计工作。两年后,他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多型通信卫星主任设计师,负责我国首颗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卫星的总体设计。雷继兆向记者介绍道:“这是高轨卫星设计,该卫星在载荷集成化设计、大型网状天线、阵列转发器、无源互调、地面验证等技术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百万用户的移动通信需求,服务范围涉及个人通信、海洋运输、远洋渔业、航空客运、国际维和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价值。”

  这次成功没有让雷继兆停下创新的脚步。

  近年来,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雷继兆加入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的研制。2018年初,根据工作需要,他被任命为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空间段总体室副主任,担任鸿雁首发星“重庆号”技术负责人,主持研制“重庆号”卫星系统。

  鸿雁星座是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主要用于全球卫星通信领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按照规划,鸿雁星座一期系统由核心骨干卫星组成,建成并投入运营主要实现全球移动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等功能;鸿雁星座二期系统由数百颗宽带通信卫星组成,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两期系统建成后,数百个“小鸿雁”可填补地球表面的通信空白,构建我国自主“海、陆、空、天”一体的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接入系统。

  “这是完全不同的研发,刚开始时,技术难度大,大量工作需要落实和规划,大家感到时间不够用,泡在实验室是常态。”雷继兆回忆说,研发中最难的莫过于低轨卫星信道下的大规模数字通信信号处理技术。

  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雷继兆和团队从相关文献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突破口,对卫星的零部件、单机、分系统、整星系统开展了上百项测试验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2月29日,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号”搭乘长二丁/远征三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鸿雁星座系统的建设全面启动。

  “此次研发,团队还积累了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大量数据,为后续卫星项目建立了技术体系和测试规范,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雷继兆说。

  雷继兆个人先后获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先进个人、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开始,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试验基地开展星地功能的通信试验,大家工作很辛苦,由于技术难度大,低轨通信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经常深夜还要进行测试。”雷继兆对此早已经习惯,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党史中汲取营养,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对科研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