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记录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胶东花饽饽:蒸出来的“艺术品”鹅岭公园
第12版:科技服务·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记录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胶东花饽饽:蒸出来的“艺术品”
鹅岭公园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遵义会议》:
记录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萱草

    印在邮票上的油画《遵义会议》。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并因此而彪炳史册。油画《遵义会议》的创作在新中国美术界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但这样一次重要的会议由于战争年代环境所限,并没有多少资料保存下来。

  直到1985年,“一件未署名的文件”经过陈云同志辨认,确认是他亲手写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有了这份珍贵的手稿,党史专家才得以复原出遵义会议开会的情景,考证出遵义会议召开的具体日期以及参会人员等信息,填补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一处空白。

  遵义会议的会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据党史专家马沈介绍,遵义会议召开的时候,有两项议题,第一项是讨论进军方向,第二项是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乃至中国共产党的前途上都非常重要,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马沈说。

  怀着敬畏拿起画笔

  1994年,画家沈尧伊应原中国革命博物馆之邀,开始创作油画《遵义会议》。

  在沈尧伊先生创作油画《遵义会议》之前,也有表现遵义会议的画作,但很少是直接展开会场场景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情节。在一些描述遵义会议的美术作品中,都避开了直接表现会场场景这个难题,而沈尧伊先生的油画《遵义会议》却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开会那段时间里,20位参会人物神态不同、内心世界各异的情景。

  那么沈尧伊先生是怎样创作和构思这幅油画作品的呢?“对长征、对这些我们伟大的第一代领导人、对革命者,我怀着很大的敬畏感。我不敢随随便便去创作,一定要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沈尧伊先生说道。

  沈尧伊先生是木刻、版画出身,所以这幅作品与很多西方油画、中国油画不太一样。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特别结实,有雕塑感。

  1997年,沈尧伊的油画《遵义会议》绘制完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后来被原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

  画家是如何通过画面、色彩、布局来展现这种伟大的历史意义的呢?在美术评论家尚辉看来,《遵义会议》这幅画作可以被誉为革命历史题材美术经典中的经典。

  “毛泽东虽然处在四分之三的位置,但我们视线的第一眼还是能够看到他,那和艺术家对这些人物的神态设计、目光聚焦是有关系的。”尚辉说。这张画看似画的是一次会议,实际上是把会议的结果告诉了大家——组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画作中我们能看到纵深的两个窗户,交代了这次会议的时间是在深夜,这个深夜是大自然的深夜,也是革命的深夜。”尚辉介绍道。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掌舵、力挽狂澜。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一路北上,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时至今日,遵义会议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