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满愿正在介绍智能古法熬中药系统。 |
 |
石油路小学张潇丹正在安装管道探测飞行器。本报记者 沈静 摄 |
本报讯 (记者 沈静)3月15日至17日,第36届渝中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渝中区劳技基地举行,来自全区23所中小学共1000多人次学生和科技辅导教师参与,大赛现场,科幻画、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现了渝中区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学生实践能力。
此次大赛由渝中区教委、渝中区科协主办,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渝中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承办、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协办。大赛以“体验·创新·绿色·成长”为主题,包括的项目有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创造发明、科学研究论文、机器人创意)、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览、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科技辅导员板块的内容包括科技辅导员科教制作、优秀科教方案评选等。
大赛包括现场展示和答辩两个环节,在现场展示区,来自各校的青少年积极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有充满童趣、脑洞大开的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还有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管道探测飞行器”“智能古法熬中药系统”等创造让人称赞不已。
来自渝中区大同实验学校五年级(3)班的吴满愿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智能古法熬中药系统。“我从小吃中药,看着妈妈用药罐熬药,有一次不小心,药罐被打碎了。妈妈就去药店买熬药机熬好的中药给我喝,我发现,已经制好的中药没有自己家里熬的中药浓厚。”吴满愿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告诉了自己的科技辅导员,从2020年6月开始,他们开始这方面的探究,尝试不加盖子、持续搅拌、控制火候等方式,终于制成了这款智能古法熬中药系统。“参赛选手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用科学的方式突出实用性和巧妙性,比赛的整体质量一年比一年高。”竞赛评委说道。
据了解,参赛者通过校级选拔和区级初赛,最后进入区级决赛的项目是发明创造45项、科学论文24项、机器人创意9项、科幻画615项、科技实践活动4项、教师教具9项、科教方案6项。
渝中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得到了重庆市科协、渝中区教委和渝中区科协等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比赛中参赛选手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给领导和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科技发明、科技论文和科幻画得到了评委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