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故土那年的一次家访忆江南(其二)科普诗词100首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老支书
故土
那年的一次家访
忆江南(其二)
科普诗词100首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的一次家访

欧文礼

  今天整理过去的日志,把读师范实习时的一次家访记录翻了出来。几十年后重读,感慨万千。

  1983年4月,我从师范毕业之前,到大足邮亭小学实习两个月。学校在邮亭铺老街边一个石坡上,是一个老房子,显得古拙沧桑。实习的时候,记得是油菜花开的季节。当年春旱,很久没有下雨,十分缺水。当然,建在石坡上的邮亭铺老街也没能幸免。记得当地人流传的俚语说:峰高姜,荣昌布,要吃后阳沟水就到邮亭铺。邮亭老街比较狭窄,青石板铺就大约一公里长,两边的房屋是夹壁木柱穿枓结构,青瓦木门、木窗,古韵悠远。我们这一组实习老师3人,实习的是小学三年级。除我以外,还有两位姓刘的同学。指导老师依稀记得叫蒋怀素。

  实习是指当辅导书本知识、学生心理的全方位实习班主任,因此,找学生谈心、家访,都是要做的工作。在我的记录中,就记载了一次家访的经历。

  那次我们家访的对象是学生梁胜。他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学习成绩曾经挺不错,性格活跃,开朗大方,说话声音洪亮,口才好,班里学校组织文娱活动,他便是主持人。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蒋老师一致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对他寄予了厚望。但是,这学期以来,梁胜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已经滑到中下水平了。据蒋老师说,成绩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学期他外公多次重病,差一点去世,他们一家多次去探望,请假的时间多,耽误了学习;二是这学期他和邻居家的小孩经常一起玩耍,已经玩忘了形,思想开了小差,人也油滑了,精力没有集中在学习上。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梁胜他们在上其他课,我们3个实习老师就去梁胜家家访,希望做一做他父母的工作,让他父母加强管教,也顺便了解一下梁胜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好对症下药,帮助他改正缺点。这之前我们了解到,梁胜家条件好,住在距离学校不远的邮亭酒厂。他妈妈是酒厂的会计,脾气比较暴躁,容易激动。他爸爸是双桥一个企业的工人。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不错。我们边走边问,到了他家。他母亲在,我们就和他母亲攀谈起来。他母亲说,梁胜在家里坐不住,每天中午或下午放学后,就和四年级的一个男孩一起到外面玩,周末也如此,作业马虎了事,还经常撒谎,要钱买零食吃。我们还了解到,梁胜是独子,学习条件非常好,家里给他订阅了很多儿童读物,但他不喜欢看。在和他妈妈交流的过程中,我提醒她:希望他们对梁胜的教育应该以鼓励为主,多讲道理,循循善诱,不要动不动就打骂;与老师密切配合,每天督促检查梁胜的作业情况和学习情况,发现有错题,要求他及时改正;该背诵的课文,要抽背;要想方设法转移梁胜贪玩好耍的习惯,大人多陪他一起看书学习,不能放任自流;今后尽量不要缺课,每次缺课,都是一种损失。我们和梁胜他妈妈达成了共识,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改掉坏习惯,转变他的思想:我们找梁胜沟通交流谈心,参与到他的生活中,多和他一起活动,与他建立良好的友情,成为良师益友,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他,并让他自觉自愿听我们的意见;上课对他多抽问,促使他思考问题,并让他警醒;多组织一些活动,让他来主持;在学习和活动中,发现优点多鼓励,树立他的自信心;调整他的座位,让他坐前面两排,便于我们关注和监督;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弥补原来没有学懂的课程。

  那次家访后,我们按照商量的办法做,收到一些效果。不过,我们仅仅实习两个月就离开了那所学校,不久后大家毕业回到家乡工作,便没有了梁胜的信息。一晃将近40年过去,梁胜的人生不知如何?一时心血来潮,想到现在网络发达,如果他有成就,一定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蛛丝马迹的。于是,在百度上忙了一阵,大失所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