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啟智:献身科普的古稀“少年”陈芷月:让传统漆器回归大众生活科技先锋谈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谭啟智:献身科普的古稀“少年”
陈芷月:让传统漆器回归大众生活
科技先锋谈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谭啟智:献身科普的古稀“少年”

文/图 通讯员 曹成

    谭啟智(左)在介绍他种植的常规稻米。

    江津石蟆试种基地。

  一身简练的运动装、一辆代步的电动摩托车、一口专业的科技术语,除了额头厚厚的皱纹,无法想象他已经75岁高龄。在他跨上电动车,踩下电门,奔波在科普基地之间时,恍然就是炫酷的追风“少年”。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他就是谭啟智,江津区武协副主席、区农业信息化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

  从“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

  说到谭啟智,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江津八中、三中、五中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医务、武术培训工作,曾是中学高级教师,荣获江津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称号,省市武术工作优秀教练员、先进个人,区争创中国武术之乡先进个人。

  已有49年党龄的谭啟智干一行爱一行,在教育战线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然而,从一名教师到农技科普专家的转身,要从谭啟智在江津区五中种养殖场任总经理说起,在任职期间,他主要负责指导500亩柑橘的种植,一干就是三年。

  三年里,他刻苦学习农业技术书籍,工作中时时注重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到田间地头反复琢磨钻研,只要是涉及农业技术推广的事,开工时总是走在别人前面,收工时总是留在别人后面,常常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酷暑,水里泡、蚊虫叮,忙的时候饭都顾不上吃一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谭啟智通过刻苦钻研不仅掌握了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长为技术骨干,也为他退休后的生活指明了方向,决心传播农业科普知识。

  推广科技 成效明显

  常规水稻(中国富硒好米)种植技术、无毒生态农业专项技术推广、生产懒农有机肥技术、无土(基质)栽培绿色有机蔬菜技术等,都是谭啟智退休后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谭啟智2006年退休后,一直从事农业科普推广工作,先后加入江津区农业信息化协会、江津区石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担任协会理事,还兼任多家农业公司的技术顾问。

  虽然早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但谭啟智一点都闲不下来,每天拿着放大镜读书看报,以便汲取最新的科普信息,紧跟科普领域的时代步伐。每选定一个项目,他都亲力亲为,走进田间地头,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

  谭啟智先后为江津道地中药材枳壳、佛手、吴茱萸种植提供懒农有机肥种植技术,同时提供无毒杀虫剂使枳壳、佛手分别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含量标准。今年预计产出佛手干片、枳壳干片均在10吨以上,让种植户增产创收上百万元。

  岁月易逝 初心不变

  近年来,谭啟智在江津石蟆试种推广传统常规稻米100余亩,现传统常规稻谷长势较好。今年,免费为湖南省湘西泸溪县合水镇麻辅村(土家族贫困村)提供种子及技术服务,试种20余亩,预计2021年全村推广1000亩以上,帮助农民增收。

  倾心农技,造福群众。多年来,谭啟智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培训农技干部100多人,举办各种技术咨询、田间指导上万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技术指导做到有求必应。

  如今75岁的谭啟智脸上布满岁月的迹痕,但视力很好、反应灵敏、身姿矫健,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连年轻人最爱的微信、抖音等都玩得娴熟。

  “熟悉的人都叫我‘老顽童’,身体倍棒,吃饭倍香,其实这和我懂得科技、坚持科学养生有关。”采访结束时谭老笑着说,“目前,虽然腿脚和精力不如以前好了,但只要听到召唤,我就会奔向田野,为农民兄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此刻,我想起了朱自清压在书案下的那张纸条上的话: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