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陈列馆
在塘坝,有一个陈列馆。
那是一个百年四合院,藏在潼南塘坝镇天印村的向阳处。灰瓦,木梁,砖木墙。村庄的容颜在变新,而四合院却日渐厚重深沉。
正房,又可叫厅房,标准的中式布置。或许,这个厅房接待过无数的人,如今,它正款待着一群诗人。
他们在厅房畅谈,回声在时空中重叠。光从屋顶上的亮瓦斜入,那些与诗有关的话语被这些砖瓦木墙悄悄聆听,悄悄收藏。
我想,再过一百年,他们会再讲给和我们一样青春的人听:这里来过一群用诗书写它的人。那些青春重叠我们的青春。
我挨个房间地走进。有个房间陈列着一张老床,墙上挂着各式农具。在农具前我停留了很久,把曾经熟悉的记忆都停留在这一件件农具上。锄头,铲子,镰刀,铁耙,叉子……每一件农具上都刻着纯朴,刻着对这块土地耕种过的深情。
这些农具,我曾见父亲在田间地头使用过,见过他扛着锄头、铁耙被黄昏拉长的背影。
当村庄离城镇越来越近时,这些农具就离我越来越远。一个又一个劳作的镜头,只能在翻开一把锄头,一把铁耙的另一面时才找得到。
乡村简单的调子,却是一个时代的颜色。
天印村
我想写一方石头上坐着仙外来客在对酌。
写一枚印盖在这块土地上的生生不息。
写一只小龙虾爬出村庄以外时,把满脸笑褶爬深了一道又一道。
写一个又一个翠桃挂在村口的太阳下时,采摘人手上的老茧上又开出一朵朵桃花来。
写一步又一步长满结实的脚印,挑着日子上山下山。握着锄把的汗一直从青春滴到暮年,从泥泞小道滴到水泥大路。
写他们身上的那股混合味道,有收割时九月挥舞镰刀的汗水味道,有播种时油菜花开的味道,有幽幽琼江流过天印村的纯朴味道。
写一辈子守着这片土地的人,一辈子被这片土地仰视的印。
写他们提着扁担闯天下,揣着叮叮当当的袋子回来建房、建企业、建梦想、建有根的日子。
写吧,写吧。一章一节,一顿一句,写的全是手指关节开裂的岁月。
一路上,楼房在青山绿水间和我们招手,有好多村民围过来问好。
我们沿着一条血脉,一直在走。
六月塘坝
雨后的六月把绿意都结满眼眶,装不下了,就从眼眶溢出另一个故乡。
塘坝,中国乡村缩影,而它却走进了我的视野。公路连接到每个村子,分支一直通向看不见的田野和心坎。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一头连着我出生之前的样子,一头连着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
我站上一个地势很高的亭子,塘坝就像一本有内容的书,一页一页地翻开。
一块一块梯田,一层一层山林,一片一片果园,一亩一亩稻虾,开足马力向四处跑去。跑出五朵金花,无数朵银花,一朵一朵盛开的金花银花呈笑脸状,呈丰收状,飞出塘坝,飞出潼南。
涪江的支流是琼江。溯江而上,我仿佛还看到一朵金花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