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人家(外二首)流年深处话师恩夜雨寄北科普诗词100首塘坝工笔记(组章)
第15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背篓人家(外二首)
流年深处话师恩
夜雨寄北
科普诗词100首
塘坝工笔记(组章)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年深处话师恩

李仙云

  岁月漫漫,往事悠悠。陕北是片神奇的土地,我的少年时代只在那里生活了短暂的四年,可那里却是我魂梦夜夜飞渡的地方。黄土厚重,情感深沉,隔着时光那条静流不息的河流,一种朦胧而温暖的情愫便在心中洇染,在这个清秋九月,记忆再次张开柔柔羽翼,让我重温那一段如梦似幻的年华。

  我10岁时到位于陕北子午岭大山深处“与世隔绝”的子弟学校读书。当年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风华正茂,一身制服显得英气清俊,他极有思想而且做事严谨。刘老师的语文课讲得生动精彩,我常常随着他的讲解在唐诗宋词和美文佳句中悠然神飞。

  记得在一次写作课上,我出了一个洋相。刘老师让我们以自己文具盒上的图案编故事,我沉迷于故事中如坐禅入定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当下课铃声响起,我迷迷糊糊背起书包,像白日梦游般迈向回家的路,满脑子都在“自编自导”的故事中。走至家门口,四周清冷寂静,我突然清醒过来,糟糕,还有两节课没上,我拔腿就往学校跑。

  很多人都称赞我硬笔书法写得工整娟秀,这全得益于刘老师早期的启蒙引导。老师对我们字迹的工整要求极为严格,经常给我们讲解书法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如果哪位同学作业写得“笔走龙蛇”,潦草得像“鬼画符”,老师轻则让其重新抄写,重则会加倍责罚。我们当年或许会觉得老师太过“小题大做”,但如今已领悟他的良苦用心,字如人,意似魂,不走心文字的背后是对学习的敷衍了事,唯有静心敛思,让神凝如山,才能字人合一,让知识芬芳心灵。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一开学老师就在班里宣布,学期末作文写得最多的,他会奖励笔记本。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老师的奖品无疑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于是,我们到处寻求灵感,真可谓绞尽脑汁地写。我也从刚开始的“挤牙膏”到后来有话可说,再到对文字充满感情。那个学期,我拼尽全力写了几十篇,虽没得到老师的奖励,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写作水平。那段年少时文字在心湖泛起的如花涟漪,也成为我记忆中一段芬芳的过往。

  优秀的老师既像伯乐,又像工匠师,他能把普通的马训练得日行千里,他也能够把一块原本平凡,甚至劣质的石材,经过巧妙的构思和精雕细琢,变成一件艺术品。我很庆幸遇到了这样的良师。其实成功哪有捷径,唯有日积月累,心无旁骛地坚持。多年之后,当我的文字像鲜花般在全国各地的期刊和报纸绽放时,也感恩那个在我心田播撒下文学种子的园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