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41家农技协主动与贫困户“结亲”贫困户过上“甜蜜”生活“品牌扶贫”让珍珠鸡飞出大山
第03版:科技新闻·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彭水41家农技协主动与贫困户“结亲”
贫困户过上“甜蜜”生活
“品牌扶贫”让珍珠鸡飞出大山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案例

“品牌扶贫”让珍珠鸡飞出大山

  彭水县三义乡曾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地无三尺平,山高坡陡还缺水,长期都搞不起产业来。

  如今,在三义特色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的带领下,以“协会+基地+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模式,当地有50多户农户都养起了非洲珍珠鸡。而且,协会还把珍珠鸡打造成“弘升珍珠鸡”的品牌推出市场,和大型餐饮企业、商超、园区食堂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品牌扶贫”模式实现了珍珠鸡的订单式养殖,让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端上了城里老百姓的餐桌,农户的珍珠鸡不愁销路,深度贫困乡也摘掉了“穷帽子”。

  “我们充分发挥了协会的载体作用,利用养殖示范基地开展各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单体养殖规模小、科技示范推广难的问题。”今年36岁的李方龙,是特色养殖协会的理事长,先后组建彭水县建龙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彭水县弘升养殖场,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开展高产技术应用及推广,以解决务工、免费提供鸡苗、资金入股承诺分红10%以上和产品统一销售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2019年帮扶贫困户70户,户均增收一万元以上。

  弘升村村民李开国,过去家里除了有两位老人要赡养,还要供养3个儿子读书,2014年因学致贫。2016年,在外打工的他回乡加入了协会,一直在合作社务工。

  除了务工有稳定的收入,他还成为了当地的珍珠鸡养殖大户。2019年自养了1500多只珍珠鸡,加上在合作社务工以及入股分红,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

  “有了协会作为靠山,不仅有稳定的务工收入,还能自己养鸡不愁卖,比在外打工强多了!”他乐呵呵地说,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他仍然自养了1200多只珍珠鸡,合作社收购有保底价,算一算自己的年收入仍可达到3万元以上。

  据了解,经过5年的努力,特色养殖协会已经从新成立时的55名会员,发展到如今的123名会员,除了三义以外,彭水县下辖的诸佛、平安、莲湖、马武、普子、石柳、桥梓、黄鹤等地也建立了养殖基地,全县珍珠鸡养殖面积达到500亩。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做强做大协会所属品牌‘弘升珍珠鸡’,开发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彭水大山农特产品,促成珍珠鸡产业持续、健康、高效益发展。”李方龙表示。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