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三峡第一村”脱贫的乡村干部方元:影像世界里炼就“火眼金睛”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带领“三峡第一村”脱贫的乡村干部
方元:影像世界里炼就“火眼金睛”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方元:影像世界里炼就“火眼金睛”

本报记者 李霜

    人物名片

    方元,主任医师,现任渝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北方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放射学会青年委员,秦皇岛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

  影像报告黑白图像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些黑白图像中,影像医生需要通过一双“慧眼”,在纷繁复杂的病灶中找到蛛丝马迹,精准揪出为害人体健康的病灶和元凶,为临床治疗、手术建立“航标”。作为渝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方元已经在这个黑白的影像世界里钻研了23年。

  独具慧眼揪出病灶

  2019年5月,方元从河北秦皇岛第一医院来到渝北区人民医院工作,担任放射科主任。坦诚谦和、热情亲切,这是方元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年多时间,这个渝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带头人,精湛的影像诊断技术也被大家所熟知。

  影像诊断不太为普通人所熟知,很多人以为只是“看片”的事,其实影像诊断远非如此简单。用超声、CT、磁共振等各种方法找到病灶并做出准确判断,其背后凝聚着影像诊断技术的高含金量和医生丰富的影像诊断经验。

  “曾有一名患者来找我看病,我却发现陪同的家属是典型的肢端肥大症面容,建议他做垂体MRI检查,在对影像进行分析后,确诊为垂体瘤。”丰富的临床影像诊断经验炼就了方元的“火眼金睛”。

  在光影斑驳的世界里,要想炼就一双“慧眼“可不是一件易事。所以从青年时代起,方元一直用勤奋铸造卓越,精益求精成为其医学生涯的写照。23年来,方元每天大量看“片”,从黑白影像世界里抽丝剥茧,在蛛丝马迹中发现潜伏病灶。

  学无止境唯有勤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医亦是这样,无捷径可言,勤奋、刻苦是必备的职业素养。“放射医学是经验积累的学科,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身为放射科医生,要做就要做到极致、不负初心。”方元说。除了学习基本的影像医学外,方元还研究解剖学知识、病理学知识,以及内科、外科、妇儿科等各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让自己成为一名“面面俱到”的影像科医生。

  医学离不开钻研,方元从未停下科研的步伐,经常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带领团队开展乳腺增强磁共振检查、低剂量肺部CT体检检查、晚期双期检查配合MRCP检查等新技术、新项目研究。辅助诊疗技术的进步,让方元在黑白影像的世界里更加如鱼得水。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方元作为第一主研人完成“MR对腰椎间盘退变评价的相关性研究”项目,2012年获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帕金森的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研究”,并于2019年荣获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齐心共聚科室合力

  渝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们对方元又爱又“恨”:爱他,因为他为人善良贴心,生活中倾心帮助年轻医生;“恨”他,是因为他在工作中铁面无私的样子让人生畏。而事实上,这样的铁面无私让这个团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逐渐成为渝北区人民医院的名片。

  “人心齐,泰山移。”如何增强科室凝聚力,规范医疗行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保证优质的医疗服务。方元来到渝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后,便刻不容缓地推动了整顿科室纪律、推行双审制度、鼓励医生进修、开展新技术研究等多项工作,全面提高了科室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

  方元在工作上铁面无私,但生活中的他却平易近人。“我是科里的保姆,大小事情都是我跑腿,哪里有问题科里同事都会喊我。”方元说。他在放射科有一个专属的小办公室,但他大部分时间却是和大家在大办公室里一起看“片”交流经验。

  “接下来,我们要从专业知识、教学、科研三方面发力,让渝北区人民医院影像科发展成重庆市内先进的三甲医院影像科团队。”方元对放射科的未来充满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