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高温天气警惕心血管疾病来袭4类人要少吃豆腐9月起这八类药品不再纳入基本医保
第15版:科技生活·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高温天气警惕心血管疾病来袭
4类人要少吃豆腐
9月起这八类药品不再纳入基本医保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天气警惕心血管疾病来袭

邓玉

  气温一上30℃,很多人就会食欲下降、身体闷热、心情烦躁,大家都在想方设法降温。对心脑血管来说,每年的高温季节是高度危险的时候,温度高、湿度大、空气含氧量降低,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高温天气对心血管影响大

  在高温、高湿的共同影响下,人体全身血管扩张、大量出汗甚至脱水,高湿则会使空气含氧量降低,让人胸闷气短、喘不上气,这无形中会增大心血管病风险。

  易烦躁,心跳加快

  高温环境下,人会变得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此时心肌容易缺血,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症状。

  睡眠差,血压不稳

  炎热的天气让人辗转难眠,而且昼长夜短的季节,容易睡眠不足,增大心血管的工作压力。

  出汗多,血液黏稠

  气温高、气压低时,空气中含氧量下降,出汗较多,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不畅,心血管易堵塞,出现心肌缺血,从而诱发心梗。

  冷热交替,诱发心梗

  空调房和室外温差大,易引起血管突然舒张或收缩,可能诱发心梗,老年人猝死风险增大。

  天气炎热要防“热中风”

  中风(脑卒中)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0℃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2℃以上的天气。气温达32℃以上时,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为“热中风”。

  中风一般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由血栓引起的大脑动脉阻塞)、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在脑动脉破裂时)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暂时性阻塞引起)。高温天气出现的中风,又称为“热中风”,大多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出现“热中风”,与出汗多导致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慢、大脑血流减少、心情烦躁等有关。

  六件事让血管“凉爽”起来

  高温天对心脑血管不太友好,不妨用以下方法,给它们“降温消暑”:

  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尤其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这一危险因素更需重视。生活中不要做“猛回头”动作,尤其是颈动脉狭窄或有斑块的人,以免意外发生。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突然起床等,血压不稳的人更要小心。

  及时补充水分

  高温天气,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建议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更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既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又能预防血栓形成。

  温差别太大

  若室内空调温度太低,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在8℃以内为宜。同时,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以便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晨练别太早

  清晨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从而增加了发病可能。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凌晨4点至上午10点,这段时间被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这个时段进行锻炼。同时,高温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注意防晒,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

  饮食要清淡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此时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建议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作息要规律

  天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而情绪也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危因素。建议此时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