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画”展现“农旅融合”新局面中国农科院取得一批经济与园艺作物科研新成果夏季猪场防暑要有针对性首个油菜基因转录数据库构建成功遗失声明
第09版:科技服务·惠农
上一版 下一版  
“稻田画”展现“农旅融合”新局面
中国农科院取得一批经济与园艺作物科研新成果
夏季猪场防暑要有针对性
首个油菜基因转录数据库构建成功
遗失声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农科院取得一批经济与园艺作物科研新成果

  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 董峻)近3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快科技赶超引领步伐,在经济与园艺作物领域取得一批科研新成果,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农科院举行的经济与园艺作物科技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的情况。我国经济和园艺作物包括蔬菜、棉花、油料、麻类、水果、茶叶、烟草、特种经济作物等,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总产值则位列第一。全国约3亿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其相关的生产活动。

  3年来,中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选育出一批在产量、品质、抗病虫性、抗逆性等性状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品种的水果、蔬菜、花卉、茶叶等新品种,改变了我国部分园艺作物品种过度依赖外国品种的局面。如培育出中甘、中薯、中农、中白系列甘蓝、马铃薯、黄瓜、大白菜优质抗病新品种,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技术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科技扶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如重大蔬菜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项研究创制了以日晒高温覆膜为核心的韭蛆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已在韭菜主产区累计推广应用1537万亩次。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表示,今后中国农科院经济和园艺学科将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定向培育优质安全、抗病抗逆、轻简化的新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推动物质和人力成本到2025年降低15%、到2035年降低25%。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