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画”展现“农旅融合”新局面中国农科院取得一批经济与园艺作物科研新成果夏季猪场防暑要有针对性首个油菜基因转录数据库构建成功遗失声明
第09版:科技服务·惠农
上一版 下一版  
“稻田画”展现“农旅融合”新局面
中国农科院取得一批经济与园艺作物科研新成果
夏季猪场防暑要有针对性
首个油菜基因转录数据库构建成功
遗失声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稻脱“绿装”换“彩装”
“稻田画”展现“农旅融合”新局面

闻 风

  以彩稻为“颜料”,以稻田为“画布”,经过彩稻品种选育、图案设计、秧苗栽植、田间管理等环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画跃然“稻”上。稻田种植+艺术设计+现代化农业融合的稻田画,作为休闲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经济效益可观,我国各地的稻田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利用数字技术定点测绘

  稻田画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青森县南津轻郡田舍馆村。青森县的田舍馆村是一个有着悠久水稻种植历史的小村子,是日本稻田画的起源地。

  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开发观光资源,田舍馆村从1993年开始作稻田画。此后,村子在每年7月都要举办“稻田艺术节”,每年题材都不同,既有日本著名的古代武将雄姿,也有蒙娜丽莎、拿破仑,甚至还有哆啦A梦这样的动漫形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村庄一览巨幅稻田画作。

  稻田画主要是将绿色叶及紫色叶水稻种植于水田中,栽种时先在农田里用传统画线器,画出九宫格,依图样定出坐标,再牵线描出图样或字体轮廓,最后种上不同品种水稻秧苗,随着水稻生长,就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

  稻田画的定点测绘利用数字定位技术,先对图案进行分割定位,形成网格控制系统和坐标系统,再配合数据线进行秧苗栽植,构成图案形象,秧苗完全由人工栽植。在栽种时,先用插秧机插绿色秧苗,然后开始定点放样,再人工手插彩色秧苗,大概需要两个月,才可呈现一幅美丽的图形。

  项目后期,也就是秧苗栽植完成到收获时期,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彩色秧苗的水、肥、药等管理,保障不同颜色的秧苗同步生长,实现稻田艺术的最佳效果。

  成画种植过程分5个环节

  整个成画种植过程分为5个环节:彩稻选育、图案设计、定点测绘、秧苗栽植、田间管理。

  研究人员一直不断发掘水稻独特的观赏性。收集到了一批具有叶色、穗型、株高、株型、籽粒等不同变异的水稻,为培育绚丽的“彩色水稻”提供了一批丰富的种质资源。

  有些突变基因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叶绿素的合成和降解,通过改变叶绿素含量,从而改变水稻叶色。为帮水稻尽快“脱绿”换装,水稻科研工作者通过杂交和反复回交以及花药培养等技术手段,结合水稻冬季海南异地加代等方法,最终一株株墨紫、金黄、白条纹的奇异水稻走出实验室,为田园的青青草地披上了一件件“花衣裳”。

  据了解,我们看到稻田画如此壮观,其实背后有着稻农的大量工作,“先需要立意构思,然后通过GPS定位定点,整个稻田画需要定9000多个点,定好点之后,农民根据设计的图像进行插秧,光插秧的工作就需要1个月。”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稻梦空间”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稻田画卷在田野徐徐展开

  稻田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农民通过在稻田中种植各种不同品种的水稻,根据色差形成不同的图案,拍出来就是一副漂亮的画。这种3D稻田艺术已经悄然流行起来,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招数,现在稻田画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

  在田野“绘制”稻田画时,农户根据可种植的颜色对图案进行设计。稻田画发展至今,各类型图案都有涉及,大多根据名人名事、著名画作、卡通动漫、标语等进行创作。

  在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稻梦空间”景区,将种子种出了花样,沈阳稻梦空间今年设计并种植了“憨豆先生”“大话西游”“玛丽莲梦露”等200亩艺术稻田;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沙堤村,由黑色、白色、黄色、红色、绿色等彩色稻种植的60亩“彩色稻田”展现出“百年渔村”特色名片。

  稻田画是农旅结合的一个有效尝试。农业园区通过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把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成功走出一条“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之路。多彩的艺术水稻将“农旅融合”的画卷画在广袤田野上。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