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卡”成行骗新方式鱼腹藏羊肉可随身携带的纸质自行车头盔
第14版:科技生活·百科
上一版 下一版  
“亲属卡”成行骗新方式
鱼腹藏羊肉
可随身携带的纸质自行车头盔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属卡”成行骗新方式
网络犯罪套路升级,警惕之心不能丢
刘若离

  收到3000元,退回3000元,这样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有人就碰上这么件“怪”事,不仅到手的钱没了,还被骗了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法分子通过“亲属卡”行骗

  微信“亲属卡”是微信自带的代付功能,微信用户可在微信里赠送“亲属卡”给父母、子女作消费使用。代付方通过设置“亲属卡”的每月消费额度上限,将额度控制在0.01~3000元之间,每月自动延续,当父母、子女使用“亲属卡”消费时,消费资金将自动从代付方的支付账户扣除。

  微信“亲属卡”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父母付款更简单,享受网络支付带来的便利。同时,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能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钱的去向。微信“亲属卡”跟绑定银行卡的权限不一样,它只能用于日常消费,不能用于红包和转账。但最近有不少不法分子通过“亲属卡”行骗。

  市民杨女士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房屋出租信息,几天后张某主动联系她,称自己刚调来南京工作,打算将这套房子租下来,并当即通过微信“亲属卡”转了3000元作为押金(亲属卡限额3000元)。然而,没过多久张某就“反悔”了,以亲属卡不好用为由,让杨女士退还押金。杨女士随即按张某所说的步骤进行操作,向其赠予了一张额度为3000元的“亲属卡”。

  令杨女士没想到的是,“亲属卡”刚赠完,手机上就陆续出现了多条消费提醒,再联系张某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杨女士随即报警。

  “亲属卡”成“空头支票”

  案件中的杨女士听信了张某的一面之词,以为自己收到的是3000元押金,实际上只是一张额度为3000元的“亲属卡”。但在她的理解里,自己已经收到了款项。

  杨女士领取“亲属卡”后,不法分子为了减少风险,会立即进行解绑,此时杨女士就算消费,张某也不需要对其进行“代付”,这时“亲属卡”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不法分子随后会以各种理由提出退款,并要求钱款“原路返回”,于是杨女士在张某的引导下,也为对方开通了“亲属卡”。

  不同的是,之前杨女士接受“亲属卡”后并无消费,所以对于不法分子来说钱款分文未少,更不存在支出了3000元的说法。但是当杨女士成了代付方后,张某立即利用“亲属卡”功能多次消费,刷爆额度,使得杨女士损失了2980元。

  微信推出“亲属卡”功能本来是出于便捷支付的目的,但被犯罪分子作为犯罪工具用于实施网络犯罪。检察官提醒,绑定“亲属卡”等同于默认对方从自己的微信中或绑定的银行卡中自动扣费,为了避免踩坑中招,请广大微信用户给他人发送亲属卡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让一些人成为“套路”自己的“亲人”。

  手机功能开启需谨慎

  除了微信“亲属卡”,以下这些手机功能也要谨慎开启。

  1.免密支付。生活中因免密支付被盗刷的事件时有发生,及时关闭不需要的自动扣费、解绑使用频率较低的免密支付是关键。目前,大家使用频率较高的自动扣费和免密支付,大多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扣费的,那么应该怎么关闭呢?

  支付宝操作方法:登录支付宝→点击“我的”→右上角“设置”→“支付设置”→点击“免密支付/自动扣款”,下方可以查看与免密支付签约的其他软件,点击即可选择是否需要关闭。

  微信操作方法:登录微信→点击底部菜单“我”→选择“支付”→点击右上角的“…”→“自动扣费”,其中会列明所有自动扣费的服务,如不需要可选择关闭服务即可。

  2.附近的人。微信“所在位置”功能可以跟朋友分享你在哪儿,但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建议大家发朋友圈时慎重显示位置信息。微信“附近的人”也可定位到你的位置,建议关闭此功能。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设置”→选择“通用”→点击“发现页管理”→“附近的人”,点击即可关闭。

  3.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一旦开启了这项功能,即使不是微信好友,陌生人也可以查看你的相册,瞬间暴露隐私。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设置”→点击“隐私”→“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点击即可关闭。

  4.自动登录。登录支付软件时,取消“记住用户名”“7天内免登录”等设置。一旦手机遗失或落入他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尽量避免“一码走天下”,使用数字、字母、符号组合的密码,增强密码安全等级。

  5.公共场所的Wi-Fi。在公共场所,如果Wi-Fi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手机会不断向周边进行搜寻,一旦遇到不需密码的热点就会自动进行连接,存在被钓鱼的风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