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后要注意疾病预防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公众如何佩戴口罩“苦夏”之时 怎么吃才健康
第15版:科技生活·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洪灾后要注意疾病预防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公众如何佩戴口罩
“苦夏”之时 怎么吃才健康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灾后要注意疾病预防

邓玉

  7月4日以来,我国多地持续强降雨,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洪灾后可造成多种疾病的流行,常见的有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专家提醒,除了防灾,也要注意预防疾病。

  洪灾过后要防4种疾病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来源一般是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往往是进食了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发病,苍蝇是常见的传播媒介。洪灾后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霍乱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往往伴有呕吐,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排出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深深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伤寒、副伤寒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洪灾后常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流行性出血热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同时患者有“酒醉貌”。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家畜和家禽,临床上发病突然,患者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致病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首先需要做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巩固免疫屏障。其次要注意早期隔离治疗病人、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暴发时对重点人群特别是少年儿童和老人开展预防性服药。加强室内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并注意手的卫生。

  皮肤病

  手足浸渍: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人群,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指、足趾间。

  皮肤癣病:洪涝灾害时,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生活环境潮湿,易造成各种癣病多发。

  丘疹性荨麻疹: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滋生。蚊虫叮咬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

  讲卫生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洪水退后3~5天是灾后防病关键期,如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鼠传播疾病和病媒类传染病等。预防重点在“病从口入”,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和个人卫生。

  注意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者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瓶装水等。盛水的缸、盆等容器一定要清洗干净并做到日常清洗。临时以井水、河水等自然水体作为饮水源者,根据水体情况,应先做消毒处理,煮开后饮用。

  注意手卫生

  吃东西前,用干净的水及香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必要时使用抗菌洗手液或者涂抹手消毒剂消毒双手。避免用脏手接触眼睛及口鼻。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用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饼干、面包等食物。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食品和餐饮具的消毒以加热消毒为主,将清洗干净的食品或餐饮具煮沸消毒15~30分钟即可。

  注意环境卫生

  及时清洗及晾晒被水浸湿或受潮的衣物、被褥等,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防鼠灭鼠,灭螨防螨。对被洪水淹过的房屋内外,要消毒杀菌。对家居物品的消毒处理前,务必用清水将其冲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消毒处理首选煮沸、晾晒等方式。此外,居室内的空气一般不需消毒,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半小时以上即可。

  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医嘱,配合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如皮肤、黏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