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逐梦吊装行业 服务经济社会地质专家谈汛期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罗建:逐梦吊装行业 服务经济社会
地质专家谈汛期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访谈

地质专家谈汛期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本报记者 李彦霏

  专家简介

  范泽英,中共党员,工程硕士,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现任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有关国土、房屋建筑、交通建设等部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家。

  记者:近期重庆降雨量较往年多,导致地质灾害隐患偏高,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范泽英:重庆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城市,地质灾害易发、多发。

  首先,注意关注汛期地灾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密切关注汛期降雨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出行路线等,避免在汛期盲目前往一些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不要在溪河沿岸、高陡斜坡、高山峡谷区长时间停留。

  其次,注意地灾宏观异常的巡查排查。汛期要加强自家房前屋后斜边坡、溪河沿岸、交通道路沿线的巡查,发现有地表开裂、异响、泉水突然减小或变浑浊、溪沟突然断流或上涨,应迅速上报当地政府,并立即避让,等待专业人员来排查判断是否是地灾前兆,确认安全后方可回住。

  最后,注意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避灾救灾。在灾害来临前,一定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组织的避险撤离行动,服从指挥,隐患消除前,应加强警戒,严禁撤离人员回流,切实保护自己和家人免遭地灾的为害。遇到突发地质灾害,应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立即向安全地带撤离,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灾情,等待专业人员的处置和救援;如果确因地质灾害被困,也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记者:目前有哪些科技手段用于重庆地区地质灾害的观测和预警?

  范泽英:目前用于重庆地区的地质灾害的观测和预警的科技手段有: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识别地质灾害表面的形变;利用航空摄影技术观测地质灾害的影像形态变化;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观测地表位移,利用钻孔倾斜仪测量滑坡深部位移;利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存储、处理、报警。

  记者:从你们专业领域来看,有没有针对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范泽英:地质灾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优先的原则,平时的防灾减灾非常重要,主要措施有:

  一是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新闻媒体、学校等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平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向公众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对地灾的认知水平,掌握必备的防灾避灾技能。

  二是严格管控工程建设活动。禁止随意开挖坡脚、堆土弃渣、蓄水调水、爆破震动等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不当行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求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三是加强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地质灾害防治的难点在于预先不能准确地知道隐患点在哪里,目前自然资源部门正在组织开展早期识别技术研究,开展详细的调查评价工作,确定地灾隐患点,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风险区,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四是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落实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县技术管理员等“四重网格员”岗位职责。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及时向当地政府、“四重网格员”、受威胁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提前会商调度应对地灾风险。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专业技术单位的指导下,大力发动群众加强地灾隐患的排查、核查和雨期的巡查,主动识灾避灾,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和处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