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吃”的背后程序(小小说)山间小雨滚铁环(外五首)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面对“吃”的背后
程序(小小说)
山间小雨
滚铁环(外五首)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吃”的背后

林颐

  人活着,离不开吃。

  “用火烹调堪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新之一,这并非由于煮食可以让食物产生变化(有很多别的办法都有这个作用),而是因为它改变了社会。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从此时此地开始。”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在《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3月)里如此说道。该书英文版出版于2000年,中国近期引进。

  阿梅斯托曾任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牛津大学、BBC的节目主持人,长期致力于环境史、思想史、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历史、全球史等领域,因此,他的作品既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也有良好的框架、缜密的逻辑和平和的文风。

  《吃》被提名为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大奖写作与文学奖非虚构作品,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部“针对演化进程之现代模式的批评作品”。以“吃”写史近年流行,可惜经常是唯物史观的写法,难免失于细碎,而阿梅斯托的《吃》是有资格跻身全球史研究领域的有分量的作品。

  正如书名所示,它是关于食物、人类文明和全球史的作品。全书分作八个章节,即烹饪的发明、食物的仪式和魔法、畜牧革命、农业革命、食物与阶级、食物贸易、食物和生态交流及饮食工业化。物种自身的进化,人类对待食物的方式、习俗,以及某些地区的菜品如何被发明的故事,与这些食物对于人类文明、世界历史造成的影响,紧密结合在一起,但作者并不认为任何一种食物就足以缔造世界历史,食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全面、深刻且久远。

  农耕的实施让定居生活成为可能,饮食史的几次重要革命,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近东的大麦和小麦、亚洲的粟米和水稻的发明,可等同于古代的“基因工程”。以食物生产和分配为依据,人们构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阶级结构。“哥伦布大交换”带来植物大迁徙与全球口味和生态的大交流,欧洲国家竞相建立殖民地、大帝国与全球贸易网络。很多国家借助高热能、易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克服了食物短缺的难题,带动了人口的飞速增长。蔗糖和棉花,携手打造了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无论什么时候,食物都是发动战争的一大契机,谁拥有丰富充足的粮仓,谁有能力掌控世界粮食的命脉,谁就是老大。

  这些历史书写并非浅层叙事,作者深入进行全方位的阐析。该书搜集人类学、考古学、遗传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多项成果,综合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文化理论与观点。比如,有关“用火烹调”所对应的“生食与熟食”,以及食人风俗的起源等讨论,显然来自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思路和方法。饮食行为深植人类的动物本性,但它同时发展文明并且让人们处于文明体制的约束里。进食总是有着约定俗成的意义,这些意义都有象征内涵,并以象征的方式来传达思想,所以,不同的饮食文化才会存在冲突,食物才会与权力、政治、经济、军事、人类的思想产生复杂联系,赋予物质世界新的意义。

  《吃》出版迄今,二十年来,日新月异,土壤退化、水源污染、转基因生物、绿色革命、食品与后殖民、素食主义、食品安全,乃至因“吃”而起的流行疾病,都在发生。人类的“吃”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是我们自己发明创造了它,所以,我们要维护良好的饮食文化,推动食品产业的良性发展,改变那些不好的饮食行为,妥善处理对待食物、对待环境的态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