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互联网+”激发出春耕备耕的硬核力量重庆地区春玉米备耕技术重庆“扶贫车间”复工促脱贫见闻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第09版:科技服务·惠农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互联网+”激发出春耕备耕的硬核力量
重庆地区春玉米备耕技术
重庆“扶贫车间”复工促脱贫见闻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3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激发出春耕备耕的硬核力量

闻风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新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农业风潮涌动。当前,正值农耕大好时节,既要防疫不落半步,又要春耕不误农时,就必须发挥好互联网优势,使这股硬核力量线上线下齐发力,以科技助力春耕备耕,确保粮食丰收,饭碗端牢。

  “云备战”成春耕亮点

  以“网”之力,开启“线上春耕”新模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升级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线上春耕”新模式也在日益兴起。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手机成了“新农具”,不少农民用手机上的App就可以进行“网上指导”“视频种地”“无接触种地”,宅在家中也能安全、安心完成春耕。互联网的优势在防疫的关键时期不仅减少了农民“扎堆干活”的风险,还有效提高了种植效率,确实令人眼前一亮,感觉不一般。

  春季农业生产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远程专家解疑释惑,在线“面对面”教春耕农活新技术,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不见面、不接触”中,及时得到耕种的最新技术和问题的解答,解决了农户春耕中的“烦心事儿”。不仅如此,我国正在建设的线上线下互动互补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云服务带来的农业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的新模式,让互联网成为了解决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的尖兵、锐器。

  重庆农业专家以视频讲座和微信连线讲解等方式,指导农户在家中对自有农机具进行检修和保养。农技专家以“不见面、不接触”的方式,组团在线上为广大农户免费答疑解惑,及时解决了农户们在生产中的难点、堵点。

  优质农资直达村头

  以“网”搭桥,打通物流“微循环”。防疫的特殊时期,因为物流、人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运用互联网优势则可以很好地打通物流“微循环”,加速农产品的流通。这其中,众多电商平台的介入就恰好为特殊时期的供需两端搭起了一座“你想卖,我想买”的网络桥梁。

  就在近日,京东、阿里等知名电商集体发力,纷纷在各自的平台上开通生鲜“绿色通道”,为滞销的农产品打通销路。以“网”搭桥,新鲜绿色的农产品不愁卖了,农民和市场两头的供需问题也解决了,还带动了农户增收和促进了经济繁荣,可谓一举多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种粮人的“粮草”就是化肥、地膜、棚膜等农资。在种子等农资购销上,重庆农资企业利用手机短视频等网络平台,让老板当导购员、售货员变主播的网络方式销售,在线介绍农资商品,为购买者答疑,指导购买者在线下单,送货上门。购销双方在收货时,要戴口罩,相互间保持1.5米以上距离。

  农忙不等人,为避免春耕生产农户四散活动,重庆市合川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召集助农服务志愿者共计8000余人,组建60余支助农服务队,结合日常防疫宣传、防控走访,解决群众化肥需求量近9万吨,农药需求量超45万千克,农膜需求量近30万千克,种子需求量近55万千克,保障农资供应,打响了一场“春耕保供攻坚战”。

  劳作人员防疫消毒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已至,春耕迫近。当前,正值春耕的关键时节。重庆各区县积极引导农户分散春耕,杜绝扎堆聚集,对于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确需雇佣农户作业的单位,严格执行戴口罩、保持距离、按时消毒等防护措施,坚决杜绝无防护作业。

  在跳石镇永隆村,农户按照规定佩戴口罩,在大棚里抢栽西瓜苗。据农户王洋介绍,进大棚栽西瓜苗之前,我们先对工具进行消毒,大棚外面也要进行消毒,进大棚之后每个大棚用工两到三个人,佩戴口罩,确保生产用工的安全。

  “在进大棚之前,我们都量过体温,还要把口罩戴好,乡里和村里都会来人检查,要我们保持距离,防止人员太密集。”王洋说。

  针对村内的大规模养殖场,更是严格要求,在做好个人防护、保障养殖员工安全基础上,严格开展养殖场消毒工作,坚持每天一消毒,重点养猪场做好后备母猪繁育工作,把优质小母猪全部作为后备母猪培育。

  越是重要的时刻,防疫之下农业发展越要利用好互联网优势,借助好数字技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不能办”变成“办得好”,如此一来,“互联网+”助力春耕生产就能两不误、两胜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