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文化情怀《百年大党面对面》出版发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江津区中医院 平凡之中铸就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
第0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
《百年大党面对面》出版发行
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江津区中医院 平凡之中铸就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丁格尔之美 白衣执甲之魅

江津区中医院 平凡之中铸就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

    用耳穴压豆为患者治疗失眠

  “呼吸机终于解放了,我也终于解放了,非常感谢她们。”5月10日,江津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刘大成(化名)说。细数着这段时间对自己悉心护理的护士陈周静、徐光明、袁媛......他对她们连连竖起大拇指。刘大成是一个因肠系膜动脉栓塞造成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的患者,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团队通过精心的专科护理、早期功能锻炼、中医特色疗法等方式为患者加快了康复速度,并为其节约了许多费用。

  刘大成不是个例,这只是江津区中医院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幕缩影。

  人文护理一小步

  换来患者满意一大步

  今年4月,心病科在住院部走廊采光最好的地方开辟了一处温馨角落,用于患者闲坐、医患沟通。“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几份科普资料,原本沉闷的病房多出一处可以闲坐、沟通、了解病情的温馨角落。”心病科护士长漆熙渝说。

  除了多花心思为患者改善就医环境外,护理部要求医院各科室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从人文文化、管理、环境、实践、教育与研究等方面,全面实现人文护理要求。医院拟定了优质护理服务规范,通过密切的沟通和关注建立关怀性护患关系:入院时,责任护士30分钟内问候患者,每日至少1次“刻意沟通”;入院4小时内护士长主动与患者沟通,每日5次查房,及时关注患者情绪和心理变化等。

  护理部主任陈小娟强调,“人文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护理工作不仅要看到‘病’,更要看到‘人’。要用心用情,用专业技术去读懂病人的疾病、读懂病人的痛苦、读懂病人的情绪。”近年来,护理部秉承人文管理的理念,开展各种关怀行动,如推行护士长分层次沟通,设立“护士睡眠日”,实施“护理提案制”,在护理人员过生日时送上祝福短信等,通过一系列人文管理举措,打造出一个个有爱有温度有情怀的护理团队。

  作为试点科室的外一科护理团队,在每月开展的“巴林特小组”活动中,站在医护工作者、患者、家属等不同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并缓解职业压力;心病科护理团队开展的叙事护理,通过新的心理护理模式与方法,抚慰着无数患者因疾病而引发的心灵之痛,赢得了患者一致好评。

  中医护理小窍门

  帮助患者解决大难题

  中医护理也能开设门诊?蔬菜籽、黄铜也能治病?

  2021年5月,江津区中医院德感院区护理门诊在大众的一片惊呼声中开诊,今年2月又在小什字院区开了第二间诊室。

  “很舒服,又实惠。”5月8日,深受失眠困扰的李女士从江津区中医院小什字老年病中心中医护理门诊出来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从护理门诊开诊第一天,我就来了,做了头部刮痧、火龙罐、穴位按摩,回去后终于睡了个安稳觉,觉得有改善,所以今天又来了。相较于以前要住院才能做到这些,现在方便多了。”言谈中,李女士对中医护理门诊提供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护理门诊由医院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坐诊。马洪癸、夏超、柯凤等护士从全国第一批中医护理技术骨干培训班回院后,结合江津区中医特色优势,相继开展了手法排乳、小儿推拿、铜砭刮痧、平衡火罐、耳穴压豆、督灸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在浆性乳腺炎、失眠、眩晕、腰椎病等疾病治疗康复及亚健康人群身体调理方面疗效尤为突出,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治疗、调理等多元化健康服务。

  不仅是中医护理门诊,各临床科室均有6项以上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护理项目,并且医院非常重视这些中医护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疗效评估、安全性评估。刘氏火熨术是医院脑病科二病区去年开展的新技术,护士们发现购买的火熨布在使用10人次左右就开始损坏,火熨棒由于药酒沿棒下流容易导致烫伤,于是大家积极拟定对策,通过四代改良有效解决了损耗问题。该项创新在2022年1月获得重庆市第二届中医护理技术创新竞赛一等奖。

  对中医护理技术的积极应用,在患者的康复进程中产生了奇妙效果。目前,这些中医护理技术在全院积极推广实施,让数以万计的患者受益。

  护理创新小举措

  成为质量提升的倍增器

  近年来,医院护理团队成功申请了专利10余项,这些专利看起来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发明,却能实实在在满足患者的需要。2021年7月,外一科护士团队发明了一项专利——术后活动推车,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留置了各种管道、引流袋,下床活动不太方便,外一科护士长左春梅发明的活动推车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患者带着引流管、胃管、输液治疗设备也可以独立下床活动。不需要家人贴身陪护、不需要中断输液治疗,解放家人双手的同时,患者心情得到改善,康复速度加快,护理质量得以提升。像这种始于临床需求进行改进创新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脑病一科的预防患者足下垂发生的良肢位摆放器、脑卒中康复病区针对中风患者使用的醒脑开窍中药帽,肿瘤科预防化疗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热封包手足套等。

  如今,江津区中医院“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专项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护理部每月对方案中的质量管理项目进行督查,认真收集患者意见,每月发放流动红旗、评选护理服务之星,举办“案说护理”等活动,激励科室比质量、比服务,形成赶、帮、超的氛围,促进了团队护理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

  在“5·12国际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望着穿梭在护士站与病房的护士们,分管副院长赖平感触颇深。她表示,青春是一趟没有返程的列车,护士们无怨无悔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护理事业。每一个忙碌而坚定的身影,都是在用技术和爱心书写最美芳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一代代“津中医”护理人用责任和担当,把“南丁格尔”精神践行在平凡的岗位中。她们驻守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逆行在抗疫一线,只为守护人民健康。“在这个专属于白衣天使的日子里,向每一位护理工作者致敬。”赖平说。

  马太超 严雪梅

  图片由江津区中医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