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的伟大征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三个建设”维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第013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新的伟大征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以“三个建设”维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沿视角

以“三个建设”维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叶长安 陈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互联网已发展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工具、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当前,维护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建设、话语权建设和法治化建设,增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建设,促进网络治理能力现代化。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具体实现形式。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建设,要遵循意识形态管理权建设的基本经验,契合信息时代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征。一是出台科学的管理制度。根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出台主体明确、责任清晰、履职有力、问责有效的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制度跟上时代发展,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借助大数据技术,依靠专业团队的研判、管理与疏导,抓住网络信息传递的关键节点,管好网络信息传递中形成的网络社区,预判网络信息变化发展趋势,引导网络舆论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三是弘扬传统媒体管理经验。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传统媒体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问题导向与目标实现的统一、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的统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话语权是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手段,是落实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关键。一要创新网络话语体系。辩证看待全媒体的发展,通过网络意识形态平台的主导与引导、话语的释义与赋义、环境的引领与协同,在解构中建构,变挑战为机遇,做好新兴媒介与意识形态的有机融合,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二要优化话语传播策略。面对“多中心”网络结构和“平等性”认知模式,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优化传播策略,实现“政治议题生活化”与“生活议题政治化”双向贯通,建构理性化和情感化相互耦合的“情理一体化”叙事模式。明确话语自由与信息管理的有形边界,形塑自律与他律机制的有效衔接,将关注个体的微观认同与关注整体的宏观认知统一起来。三要科学设置话语主题。注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题和话语内容,使用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通过隐蔽性和渗透性的话语构建策略,向网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法治化建设,维护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安全。网络意识形态法治化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具体运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法治化建设必须加快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制度供给。一是健全网络意识形态法治体系。要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引、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素养良好为保障、工作责任明确为根本,强化智能算法等关键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法治布局,构建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和话语权的法治体系。二是构筑网络意识形态内容治理体系。明确网络媒体、家庭、学校、个人等主体承担的责任,压实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与治理主体法治责任,增加治理措施的可操作性,逐渐建立系统完善的网络意识形态内容治理体系。三是构建网络意识形态法治化创新机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规章制度的顶层设计,保持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与网络意识形态创新之间的适度张力。通过相关部门的管理促进网络意识形态保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同时鼓励网络意识形态创新发展,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良性发展水平。相关管理部门要为网络意识形态良性发展提供法治土壤,督促网络平台不断完善意识形态管理行为体系,实现智能媒体平台治理法治化。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