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的伟大征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三个建设”维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第013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新的伟大征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以“三个建设”维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头条

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刘嗣方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二元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在这样突出的市情特点下,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城市工作、“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抓大城乡促融合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伫立新起点、奋楫新征程,要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体制优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发展最大潜力、把城市提升作为发展最强动力、把城乡融合作为发展最高境界,协同推动城市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更高水平实现城乡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双向发力、同步提升,更深程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更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提升是重庆发展的最强动力

  城市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对于重庆来讲,尤其体现在主城都市区上。主城都市区是全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火车头”,经济总量占比重,集聚了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集群,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是人口和资源要素的集聚地,未来还将持续有大量人口流入,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也最密集;是创新创造的策源地,引领全市重大科技创新,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业态最活跃和应用场景最丰富,对城乡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强大带动作用。近年来,重庆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用好“以人为本”的城市哲学、“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整体提升“两江四岸”,着力打造城市功能名片,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注重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使命担当和作用发挥越来越凸显。

  未来重庆要更好发挥“三个作用”,必须紧扣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目标,持续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品质上下更大功夫,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汽车、电子、装备制造、消费品等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逐步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着力提升创新能级。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等创新平台,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提升开放能级。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升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的能力。着力提升服务能级。不断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养老、休闲等生活需要,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着力提升协同能级。推动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调发展,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对周边区域和广阔农村的辐射带动力,更大力度带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是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

  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从全市看,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最大潜力在乡村。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具有基础支撑作用。伴随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土地、人力、生态等资源红利将持续释放,有利于更好牵引全市“四化”协同发展、实现整体现代化。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的最大潜力在乡村。目前重庆约30%的人口仍生活在乡村,乡村居民对于家电、电子、汽车等产品需求仍较为旺盛,乡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乡村在基础设施、农房改造、涉农产业等领域仍有大量投资需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挖掘需求潜力、打开市场空间,让经济循环更加通畅。产业发展的最大潜力也在乡村。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休闲旅游、生态康养、乡村民宿等产业发展空间极大。持续夯实“三农”根基、做好“三农”文章,发挥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用,这样才能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动摇,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保供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守好“三农”工作的三条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规模效益,扎实有效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把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要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创新乡村文化,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人向往乡村、来到乡村、留在乡村。要把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扩面深化“三变”改革,创新“三社”融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最大限度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城乡融合是重庆发展的最高境界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依存,互促共荣。城乡融合是我们党对城市与乡村关系的最深刻把握。城乡融合是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演进过程的最高级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核心是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政策更侧重于政府行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是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政策重心依然侧重于城市,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则把乡村作为与城市具有同等地位的有机整体,推动城乡发展互促共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共存共荣,表明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城乡融合是破解重庆发展难题的最有效路径。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着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城市发展能级有待提升、农村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只有加大统筹力度,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持之以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才能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巨大潜力。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打通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堵点难点,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通,促进城乡空间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向农村延伸,加强乡村“路水电讯房”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城乡形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牵引,建立城乡劳动力有序流动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城乡土地平等交易机制,创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推动要素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合理流动。推动城乡三次产业融合,支持城市与农村优势互补,促进农工商、农文旅结合,推动城乡产业链合理分工和深度融合,实现城乡产业链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城乡治理机制创新,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为城乡治理赋能,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构建城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新格局。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