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园区全景图 |
|
金凤山风力发电 摄/王传贵 |
核心提示
夔门之春,千山披绿,碧波奔腾。
今年初,奉节县同罗普特科技集团签订“科技振兴乡村示范基地”系列项目。项目包括罗普特机器视觉(西南)算力中心、罗普特(西南)制造中心、罗普特(重庆)培训中心。2月20日,罗普特(西南)制造中心在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开工,占地约30亩,拟投资1亿元。3月7日,年产12万吨饲料生产建设项目在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开工。
一系列奉节发展生态工业的重大项目,犹如充满活力的发展引擎嵌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劲动能。
一个地处偏远、沟壑纵横的山区,何以吸引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成功的背后,是奉节深耕当地生态价值,不断壮大生态工业,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坚定决心。
2021年,奉节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0.9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1.64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7.2亿元,同比增长58.9%,增速位于渝东北第3名和全市第4名。
从山间到田野,从园区到车间,放眼望去,奉节生态工业发展的脚步愈发坚实。
拓展生态工业发展空间
好山好水好风光,令奉节人为之自豪,亦是这方水土发展的资源和潜力所在。
鲜为人知的是,奉节工业曾有过辉煌。上世纪90年代初期,煤炭、造纸等工业产业让奉节工业在原万县地区仅次于万州、开州,排名第三。
“但这些都不能算是生态工业,甚至还对环境有比较大的影响。”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奉节曾是有名的“煤城”,煤炭产业一度贡献全县一半的GDP和五分之三的财政收入。发展煤炭产业虽然能带来经济利益,但把山挖空了,水挖断了,树挖死了,账算下来得不偿失,“于是,县里下大决心,将39个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坚定不移弃‘煤’启‘美’。”
方向既定,措施已明。近年来,奉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立足“生态工业、特色产业、中小企业、返乡创业”的发展定位,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为抓手,实施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发展路径。
奉节地势陡峭,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可用于工业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近年来空间要素不足逐渐成为制约奉节生态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破解空间要素制约,是奉节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首要任务。”该负责人介绍,山多地少,那就开山造地。近年来,当地积极向山地、低效、高层、技改、飞地要空间,取得了积极成效。
首先是完善产业国土空间规划,坚持集群发展,发挥特色优势,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园两组团一基地多节点一新区”生态工业空间格局。
“一园”,即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区,是由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截至去年底,园区已入驻企业达83家,协议总投资47.28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93.85亿元,创税8亿元。
“两组团”,即草堂和康乐两个组团。其中,草堂组团突出打造眼镜制造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两大集群,发展生物制药和新型材料两大战略新兴产业,累计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0余个,完成投资32.92亿元。去年1—12月,草堂组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3.2%。康乐组团重点打造清洁能源和新型环保建材两大生态环保产业,截至去年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40%。
与此同时,修订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高铁新城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镇街返乡创业园纳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范。
空间的不断拓展,让产业的集聚发展成为可能。奉节县深谙“平台胜则工业胜”的道理,紧抓新型城镇化、高铁时代机遇,聚焦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规划布局高铁生态城新兴产业集聚区,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统筹推进“1+7+N”返乡入乡创业园发展格局,提档升级安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竹园、兴隆、鹤峰等返乡创业园。
种种举措构建起奉节生态工业发展的框架与格局,为产业崛起奠定了基础。
重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
白纸作画,虽有无限遐想空间,可起笔之难甘苦自知。
“产业的选择,需要睿智,更需要眼光,还需要抓住机遇的勇气。”提起当年奉节生态工业园区初建成时如何谋局定位,奉节县生态工业园管委会主任丁华还记忆犹新,虽然当年收到很多提议,但没有一个产业能够在特色上和发展前景上让人眼前一亮。
“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掌握本地资源禀赋和区位形势后,决定以低能耗、低污染的消费品工业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子。”丁华说,他们从市里出台的《重庆市消费品工业三年振兴规划》中找到了答案,即着力打造眼镜制造等产业链条,填补高档消费品产业空白。
选择眼镜产业,让人大跌眼镜。不少局外人疑惑不解:奉节怎么会选择这个产业?
“眼镜产业是朝阳、时尚产业,也是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奉节弃‘煤’‘启’美的战略路径高度契合。我们曾做过一笔测算——奉节工业用地成本、水电气生产要素成本分别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10%、12.5%、75%、80%左右,因此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承接沿海眼镜生产企业转移,对奉节来说正当时。”丁华解释。
于是,奉节出台《加快发展眼镜产业的十二条意见》,把眼镜产业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一号工程”来抓,政策涵盖眼镜镜架、镜片、配件以及隐形眼镜等几大板块,体现了“广、全、实”,同时支持打造眼镜贸易销售业态。2021年11月,为进一步提高眼镜产业招商引资及培育力度,奉节县委、县政府再出台《加快奉节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意见》,对搬迁补助、基金支持、仓储物流等保障力度加码。
在这样的政策力度下,奉节眼镜产业迅速崛起,已累计签约眼镜企业63家,可年产眼镜1.5亿副、镜片2.8亿副、眼健康产品3200万套。
眼镜产业一枝独秀,但奉节县并不满足。毕竟谁都明白,一业独大很可能导致独木难支。
还有哪些生态产业进入了奉节的视野?
一是清洁能源。奉节利用好山好水的独特资源禀赋优势,一体化谋划“风光水储火”绿色能源发展,全力打造渝东北清洁能源基地。
二是环保建材。积极推进现有材料工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引导水泥、制砖、玻璃深加工等传统建材行业规范发展,研发扩展新产品种类,重点开发新型墙体材料、高效节能保温材料、轻量化车厢体等新型环保建材。
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推进实施脐橙及副产物利用、油橄榄、蚕丝高新技术精深加工,打造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有地方特色、有较高知名度的农副产品。
2021年,这些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在清洁能源方面,规上清洁能源企业完成产值29.2亿元,同比增长32%;环保建材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渝玻科技公司国产T系列全智能钢化玻璃炉、也是亚洲第二台智能钢化炉已投入使用;农产品加工产业则实现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34%,“乡坛子”“红晶贡米”“豆腐柴”“夔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著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从“一轮独行”到“四轮驱动”,奉节搭建起了生态工业的“四庭八柱”,正在驶向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重塑招商引资理念方法
服务跟着项目走,以一流环境吸引投资、储能蓄势,奉节的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换来了“好成色”。
重庆亚美欧眼镜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奉节县生态工业园的领头企业,公司总经理冯元首回忆,公司入驻不久,奉节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店小二”服务。
“一开始企业招不到人,政府就发动公共显示屏、移动大数据平台和村村通广播,回引500名本土眼镜技术人才回乡创业,又开设产教融合班,定制个性化需求。”冯元首说,园区物流“最后一公里”不通时,要到20公里开外的县城快递站点自取物料,管委会就补贴快递公司,提供上门服务,还建成了16000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
“事实证明,当年的承诺都兑现了,我们也没有选错。”如今,冯元首索性把微信头像也改成了壮丽的三峡夔门,成了奉节眼镜的“活招牌”。
这仅是奉节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梳理奉节近年来的招商引资情况,不难发现,“引进、落地、服务”三个关键词,构成了奉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清晰脉络。
首先是引进,提升项目签约率。奉节坚持“两眼向外”,领导带队外出招商,3个专业招商组全力开展驻外招商,一季度已签约项目25个,协议投资8..84亿元,其中眼镜项目达17个。
其次是落地,即提升项目落地率。奉节始终将项目落地作为“第一任务”,加速推进标准厂房建设,14.4万平方米小微创业园、标准厂房、眼镜产业配套用房进展顺利,13家入驻标准厂房企业正在装修。
第三是服务,以提升企业满意度。县委、县政府组建了“水电气金融”等要素服务专班,全力打造“奉公办·更快节”政务服务品牌,一以贯之抓好营商环境改善,让广大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去年以来,“四到”十六条、“百日大走访”等服务企业的政策举措,成为奉节县政商界的高频词。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有事必到、服务周到……企业出“菜单”,政府当好“配菜员”,聚全力倾情服务好大项目建设,催生了后发地区生态工业的遍地开花。
积蓄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奋进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奉节生态工业发展步伐矫健、未来可期。
赵童 王琳琳 图片除署名外由奉节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