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特教中心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球。(资料图片)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
|
扬帆起航之未来 扫一扫 就看到 |
“校长,我会搬山!”
“搬山?用‘愚公移山’的办法吗?”
“不,山不会动,但我可以走过去!我无法改变自己的人生,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观。”
这是市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特教中心”)学生周登明毕业之际与校长李龙梅的一段对话。看着曾经内向叛逆、彷徨无助的学生变得自信豁达、积极乐观,李龙梅备感欣慰。
事实上,在市特教中心,像周登明一样的盲孩子还有很多,这样的改变,天天都在发生。李龙梅说,特殊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更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这样孩子们才能“挺起胸膛朝前走”,道路越走越宽阔。
“我看见了”
“我看见我在阳光下走路的影子,看见花的颜色,看见同学们在操场上玩。”
课间休息时,三年级女生杨芷佳兴奋地跑回教室,告诉同桌“操场边的花开了”。只有24公斤的她,瘦得像张纸片儿,但这一点不影响她自信地表达自己。说话时,全盲的她脑袋不时扬起,嘴角上扬,笑得很甜。
“我看见跳绳在我脚尖下跳舞!”
今年18岁的陈桂欣是四年级男生,也是扬帆跳绳队的队员。目前,他每分钟跳绳的单摇最好成绩是260个。去年,他代表学校参加南岸区学生运动会,跟健全学生同场竞技,夺得第4名。
“其实,杨芷佳、陈桂欣根本不可能看见花的颜色和跳绳的舞动,这只是他们在脑海中构建的画面。”学校教务处主任叶绍喜说,患有残疾、常年住校,学校很多孩子还有不堪回首的家庭经历,这给他们造成心理困惑和障碍,普遍自卑、敏感、多疑。想要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自信,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经过努力,全校60%的盲生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都会说“我看见了”之类的话。而这是盲生自信的重要指标之一。
杨芷佳老家在湖北农村,因为全盲,她的性格一直有点孤僻。上第一堂体育课时,老师发现她走路姿势极不协调,她红着脸说,从没跟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过,怕同手同脚被人取笑。老师知道,这是缺乏信心的表现。于是,老师帮助她调整行走姿态——先让她抬起左脚,身体挺直,然后右手自然后摆,体态约保持2秒后,收脚落地回手下垂。右脚和左手的调整方式也一样。经过一节课练习,她同手同脚的毛病改了很多,人也开始变得开朗起来。
过去,陈桂欣性格内向;现在,一讲到跳绳他就难关上话闸。他说,跳绳“跳舞”是他看到的最精彩画面。边说,嘴里还不时模仿绳子打地发出的“啪啪,啪……”的声响。
“其实,当孩子们说出‘我看见了’这三个字时,才标志着他开始真正丢掉了那种残缺感。”李龙梅感慨地说,特教中心不仅仅要给孩子们一个栖身之地,还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克服身体缺陷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缺陷,“以心为眼看世界”,变得更自信、更阳光、更全面。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对盲童来说,没有一件事真正简单,哪怕只是穿衣服、走路这样的小事。
7岁的汪欣怡眼睛只有微弱光感,没上学前,洗脸、穿衣、穿鞋等都由亲人帮忙。进入特教中心后,在生活老师的帮助下,她不但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而且能够独自在一间宽敞的4人寝室内,将老师有意打乱的衣物、脸盆等日用品,全部一一找到并归位。
走进市特教中心,彩虹色跑道上,三三两两的孩子手牵着手在嬉戏奔跑;音乐厅里,气势恢宏的旋律在回荡;照片墙上,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如花般绽放……在一般人的想象中,眼睛看不见,这是莫大的不幸。但与盲孩子们坐下来聊一聊,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心中充满阳光;在他们脸上,几乎看不到拘谨、畏缩。
学生“超哥”是学校出了名的调皮孩子。但语文老师苏光军没有放弃,经过一学期的“打磨”,终于让“超哥”能记住21个声母,6个单韵母,学会了用盲文写自己的名字。
爱跑步的蒋雯雯说,特教中心有广阔的天空,她可以继续学习喜欢的钢琴、小提琴演奏,跳拉丁舞,看不清楚的世界依然绚烂。
在这里,盲孩子们学会了照顾他人。记者到特教中心采访,落座后,小男孩浩宇一溜烟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回来,他双手捧着满满一大杯热水放在记者面前。由于水杯有点烫手,放下后,他还不住地用嘴对着手指吹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到北京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除了精彩的演奏,盲孩子们听到国歌时的表现也给其他演职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在驻地田径馆的观众席,还是在鸟巢通道的候场区,只要国歌响起,孩子们就会齐刷刷地肃然起立,庄严地唱起国歌。
“这是排练,你们不必站起来。”有人说。但是年龄最小的吴浩屿说:老师教导过我们,不管在哪里,不论在干什么,只要听到国歌响起,就必须要肃立,这是对国旗和国歌的尊重,国家的尊严高于一切!
“我做到了”
2021年11月30日,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全国总决赛现场。
白衬衣、灰色西装马甲、深色领结,9岁的吴浩屿站在演讲台上,站姿笔挺,面带微笑,落落大方却又激情四射。唯一让人略感意外的是他右眼紧闭、左眼微睁。
他不是在做鬼脸,他是一名盲童,重庆市特教中心的学生。他正在参加的是一场巅峰对决——全国31个省、区、市300多万精英学生经过选拔赛、晋级赛、半决赛、决赛后,进行的最后的总决赛。
“希望祖国生态更好,人民生活更幸福!”最后一句饱含深情的结束语后,现场掌声雷动。经过来自国内宪法学、教育学、传播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集中评审,吴浩屿获得小学组全国亚军。
“参加演讲活动让我懂得了,遇困难时要有一颗坚韧的心,只要不放弃并且去努力追寻,就能成功。”这是吴浩屿自己的体会。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盲孩子则是‘折翅的天使’。”李龙梅说,一直以来,他们都努力用爱为孩子们在黑暗的世界打开一扇心窗,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
学生小林,妈妈是尿毒症晚期,爸爸常年在外游荡,家徒四壁——这是有一年暑假李龙梅驱车500余公里到学生家家访时见到的情形。她发动朋友四处寻医,为小林免费治愈了尿床毛病。在接触中,她发现了小林的音乐天赋,于是给他找来专业老师,教他学会了9种乐器的演奏,并且掌握了呼麦等歌唱艺术,一次次鼓励他登上不同的舞台参加演出。小林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笑容一天天多起来,自信心也一天天增强,还学会了作词作曲。在2019年的残疾人高考中,小林以出色的专业成绩被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录取。
站上舞台唱歌是女生何玉婷读小学一年级时就有的人生理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勤学苦练。今年1月,她所在的扬帆合唱团凭一首《孩子与号子》,夺得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西部片区)声乐类一等奖。
16岁的萨克斯手王雨婷视力天生很差,还伴有斜视,所以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有同学当面朝她吐口水,并和其他同学孤立她。后来,她参加小学入学视力测试时,故意说看不见眼前的黑板。“因为那些不愉快的经历,我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敌意。直到来到特教中心,我才发现,其实只要自己强大起来,谁也打不倒你。”
爱跑步的龚永芝最初来到市特教中心时,是班上最“沉默”的那一个,胆子很小,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也很少和班上的同学交流。当她第一次摆脱恐惧,迈开双腿,奔跑着冲过终点线的时候,她激动得又蹦又跳。她说:“未来我会一直坚持跑下去,不管是田径场上,还是人生的道路上。”
“我实现了”
“我实现了当年的梦想:当按摩老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说这话的是魏旭川,今年50岁,既是特教中心毕业的学生,也是特教中心教按摩的盲人老师。他经常以自己的经历勉励学生:“如果只是一味被呵护,我们将很难适应社会。要树立‘虽然眼睛不方便,但我能和健全人一样做得很好’的自信,不仅要适应社会,还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1983年,11岁的魏旭川进入重庆市盲校(市特教中心前身),整整8年,他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各种学科知识,更学会了一句话:“奉献社会,服务他人”。1991年,魏旭川参加高考,以总成绩500多分考入长春大学,同时学习音乐和按摩两个专业。学成之后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现在,他已经送走23届约450名学生,就业率100%……如今,生性乐观开朗的魏旭川已是南岸区政协委员、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
今年24岁的邓明亮,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求学生涯全在市特教中心度过。参加高考时,他总分为全国同类考生第一,最终考入长春大学。
去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母校当实习老师。现在,他全力准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考试,竞争者是来自全国各地健全人中的精英,“我就想试试一个盲人的梦想极限在哪里。”
“在这个新时代,即便是盲人,只要自强不息,就能够在社会上骄傲地挺起胸膛朝前走。”数十年来,魏旭川、邓明亮等一批批从特教中心走出来的学生,让更多的盲孩子看到了更好、更高、更强的无限人生可能性。
残疾人高考即将于本月内举行。走进特教中心高三教室,“嗒嗒”声此起彼伏。这是学生们用盲文答题的声音。
坐在教室中间的周恒宇戴着耳机,触摸手机屏,借助读屏软件听题,再用锥笔透过字板凹槽扎下盲文,小米粒般大小的点位出现在姜黄色的盲文纸上。
周恒宇说,他想报考的大学有三所:北京联合大学、滨州医学院、长春大学。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周恒宇也感到紧张,但是他有自己独门减压绝技——每天早上起床前,他会给自己编一句“口号”:
“今天,我又满血复活啦! ”
“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我要代表太阳消灭你们!”
……
“为了梦想,我会拼尽全力。”周恒宇说。
电话铃响第一声,万先涛就接了起来。“不好意思,有一位顾客在等我,我们晚一些再聊吧!”他对记者说。他开了两家按摩店,下午和晚上是顾客最多、最忙碌的时候。如今,他每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
“我想做一名支教老师”“我想考上大学做一名医生”……孩子们的梦想多姿多彩,这是李龙梅最骄傲的事。她说,“挺起胸膛朝前走”是特教中心的校训,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摆脱盲态。通过手把手地纠正学生的姿势,让他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挺胸抬头,是人最好的样子。第二层,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沟沟坎坎,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希望学生们离开学校后,也能挺起胸膛,融入社会。“我们希望,学生们被接纳,不是基于同情,而是因为他们能创造价值、贡献社会。”
在市特教中心,操场每条跑道都有不同的颜色:红、黄、绿、蓝,如同一道绚丽的彩虹,这是为了方便低视力的学生辨别脚下的路。这跑道的颜色,也寓意着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五彩斑斓、丰富多彩。沿着这条跑道一直走下去,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