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 服务“一老一小”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第00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巴渝新篇·万州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万州 服务“一老一小”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幼有所育
万州 服务“一老一小”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川东竹琴走进万州区太白街道养老服务中心 摄/冉孟军

    儿童在托育园愉快玩耍 摄/李成敏

    万州医疗团队远程连线上海专家团队进行会诊          摄/冉孟军

  核心提示

  万州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唐备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了他近年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部工作。

  “担子虽重,但再累都值得。”盘点近年来的工作,满满的成就感写满唐备的脸上。

  同样感到充实的还有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天使之星托育服务中心的园长罗世华。自从去年11月托育中心运行以来,她把精力都花到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上,“看到孩子们茁壮成长,很有价值。”

  唐备、罗世华的工作成就感与万州区近年来着力解决“一老一小”服务息息相关。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幼有所育,是全社会重点关切的民生大事。”万州区相关负责人说,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万州按照市委、市政做好“一老一小”工作部署,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大力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从大局考虑,从细微入手,推出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惠民举措,增强了全区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能力,以民生温度提升群众满满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老有所养

  敬老院公建民营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入住率从0.9%到99%,短短两年多,万州区天城街道敬老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蝶变。70岁的陈吉忠见证了整个过程。

  陈吉忠无儿无女,是典型的五保老人。按政策他该享受天城街道敬老院的集中养老服务。但让人惊讶的是,老陈却三番五次拒绝天城街道民政和社会事务办主任邓红英的“邀请”。“不是我不愿意去,那里设施陈旧,又不好耍。”老陈直言。

  天城敬老院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的镇政府改造而来。由于养老设施设备陈旧,加上年久失修,入住老人除了能吃饱穿暖外,敬老院的环境卫生一团糟,更别说其他的文娱活动。原本80多张床位的敬老院平时只有10余位老人入住。

  在万州还有很多敬老院有类似情况。一方面老人增加带来的农村养老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因现有敬老院品质低,老人不愿住,如何破解“一增一减”?

  万州区民政局给出的办法是以敬老院公建民营为抓手,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即将全区的公办敬老院通过引入社会机构,实现市场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管理。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重庆光大百龄帮”、“南京银杏树”等4家养老企业接管了全区32家敬老院,在通过提升管理水平、运营水平等提高敬老院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盘活了养老设施利用率,缓解突出的农村养老供给问题。

  2019年,在光大百龄帮的运营下,天城养老院通过重新装修,配置现代化养老设施,增添文化活动室,增加社工、护理人员配比等,提高了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当年11月,见天城敬老院变得有颜值有气质,陈吉忠爽快答应入住。

  “装修后的敬老院不仅温馨舒服,每天大家还可以到活动室画画、下棋、做手工,好耍得很。”老陈说。在他的影响下,同村的5位五保老人也成了第一批入住的“元老”。敬老院也为周边村、社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康复理疗等社区养老服务和助餐、助浴等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为构建普惠性养老服务和做好居家养老,万州区结合城市更新,通过城市道路、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加快对现有公共建筑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和完善。

  以钟鼓楼街道富祥社区的富祥花园小区为例。该小区始建于2001年,当初没有修建无障碍设施配套,小区1000多名老人出行困难。去年该小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将无障碍设施修建到每个楼栋单元口,这样一来,老年人推着轮椅就能自由出入小区,更重要的是为居家养老提供了方便。

  既要补齐养老设施的数量,更要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地老体协等团体组织,围绕“日常活动天天有、节庆活动不缺位、赛事活动能创新”等原则,通过创办老年人健康大讲堂、组织老年人参加垃圾分类等社区志愿服务、参加平湖健身操等文体比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借助镇乡(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结合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各镇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如今,全区养老机构80家,床位13490张,建成1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9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支持光大百龄帮、成都沐之爱等9家市内外养老服务企业采取民建公助方式,运营1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运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智慧养老,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中心带站(点)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2年底,万州将全覆盖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养老点,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养老院公建民营改革经验还被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刊物所刊载,同时,去年老年人柔力球竞技获得全市冠军、气排球竞技获得全市亚军,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在当地蔚然成风。

  关键词:老有所医

  推广医养结合

  打通养老院和医疗机构“肠梗阻”

  “为万千家庭解忧,替天下儿女尽孝”“老人养护安心,管理护理热心。”在北山大道的福鹏老年护养院的墙上挂满了10多面锦旗,让人肃然起敬。这当中有一面锦旗是万州退休教师何星送来的。

  为啥何星要为一家民营的医养结合机构送锦旗,故事要从他为母亲冉崇莲“找”养老机构说起。

  前些年,何星由于工作原因将母亲送到了养老院养老,但他并没因此而感到轻松。其后的几年,他带着母亲陆续辗转多家养老院。“大多养老机构不能满足母亲看病就医的需要。”何星说。

  万州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胡帮林坦言,全区有80家不同层级的养老机构,但医养结合模式的机构基本空白,这就导致了养老院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肠梗阻”。

  养老机构擅长的是老年人的日常养老护理,却有着无法满足半失能、全失能老人看病就医的短板。而医疗机构能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但在养老方面有明显不足。

  “只有将两者打通,才能真正解决老人的需求。”为此,万州区鼓励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福鹏老年护养院就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建立起来的医养结合机构。

  走进福鹏老年护养院,室内干净整洁,窗明几净,老年人在此享受着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表面看和其他养老机构不无区别,但里面近乎相当于一个医院,配有核磁共振、CT、呼吸机等10多套医疗设备,同时,还有专业的医生每天定期查房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

  “光医疗设备我们一共投入了1200多万元。”福鹏老年护养院院长杨胜国说,为了保障老人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他们聘用了31名医务人员,其中内科副高级医生4名,外科副高级医生3名,形成了以医生、护士、护工为主的99人医养团队。受益于此,冉崇莲结束候鸟一样的迁徙生活,最终在福鹏定居下来。

  除支持鼓励养老机构实行医养融合外,当地还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同时,积极鼓励养老机构与辖区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结对子,建立起“养老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

  如今,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当地有6家养老机构拿到两证(养老机构备案回执、基本医疗服务证),3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68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保障协议,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10万余人次。

  关键词:幼有所育

  探索“1+5”婴幼儿托育服务

  工作生活两相宜

  罗超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妻子陈摇摇也在该医院药学部上班。2019年底他们迎来了儿子罗俊臣的出生。原本是件高兴的事,可小两口却因工作缘故照顾不过来孩子,忧心忡忡。

  “3岁至6岁的儿童有幼儿园接收,但3岁以下的婴幼儿却‘无处可托’。”罗超说。后来,夫妻俩决定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吃饱穿暖没问题,但父辈在孩子的教育上还是有明显不足。”直到去年11月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出资建设的全区首家公办托育机构天使之星托育中心运行后,孩子无人照看的困扰才得以解决。

  罗超遇到的带娃难不是个案。万州区卫生健康委2021年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去年2月,全区3岁以下的孩子有3万余人,其中有28.2%家庭考虑未来或者曾经有送孩子到0-3岁照护服务机构进行照料。

  “解决婴幼儿无人照料难题,缓解家庭育儿焦虑,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万州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称,为实现“生有所护,幼有所育”,近年来,万州区围绕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目标,按照“政策引导、多元发展、专业服务”思路,以普惠性原则为主,探索建立了“1+5”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

  “1”即由区卫生健康指导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万州区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通过聚合全区托育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组建50人的专家服务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定期开展入户指导,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5”即“托幼一体化”“机关办”“企事业办”“社会办”“社区办”5种多元化托育服务模式。

  罗超孩子的托育模式就是“企事业办”托育服务。天使之星托育中心园长罗世华介绍,有了托育中心,家长省去了带娃的麻烦,可以一心扑在工作上,更重要的是,保育员还培养了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做到了工作生活两相宜。

  通过在11个街道和重点医疗机构先行试点,全区托位数增加到2185个,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婴幼儿托育问题,2021年还有两家机构获评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全市20家)。”

  统计显示,今年春季入托率同比增长近2倍。下一步,将鼓励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连锁婴幼儿照护服务品牌,按需提供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托位数达1万个,不断提升托育质量,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张亚飞 王琳琳 刘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