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十四五”新征程,大批引领型工业项目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1+3+N”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持续壮大,体旅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万盛经开区高质量转型发展进程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中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万盛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纵深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推动人才工作从“扩总量”向“优结构”、从“重基础”向“强高端”转变,以高质量人才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
党管人才
用好“第一资源”
万盛经开区始终将人才作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汇聚人才工作合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党工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进行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副组长由3名增加到7名,成员单位由14个增加到28个,进一步健全了党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万盛经开区于今年初出台了《万盛经开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实施办法》《万盛经开区名医、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有力激发和调动了全区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系牢党与人才的“红色纽带”,万盛经开区深入开展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人才活动,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及各部门、镇街党委(党组)成员一对一联系服务人才,切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招才引凤
留蓄“源头活水”
原重庆一中校长助理、全国优秀教师谭渝生是万盛经开区大力引进的名师代表之一,他有力促成重庆一中与万盛本地学校实现教学“六同步”,推动师资互派交流,为万盛培育出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
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等方面,万盛经开区始终坚持重点投入、优先保障,设立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的人才基金池,大力实施“500+”人才专项编制招才聚智工程,滚动投入500个公务员、事业编制,按照“编制统管统用、需求统揽统报、人才统招统配”的运行机制,构建全区引才、留才“蓄水池”,重点引进发展急需紧缺的“高精尖”人才。
万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立足区域资源禀赋,重点加大现代制造业人才、体旅融合人才、‘候鸟’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快建设全市特色人才集聚地。”
精耕细作
厚育“人才沃土”
重庆中镭科技有限公司是通过“招商+引才”捆绑行动引进的一家从事高端电子功能陶瓷元器件生产研发的企业,在万盛经开区的大力支持培育下,公司董事长刘相果博士创建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带领团队潜心研发,推出价低质优的经编机压电选针器,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70%。
刘相果说:“公司从产值不到500万元的微型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内产能和综合实力靠前的高新技术企业,离不开万盛经开区的大力保障和支持。”
通过厚植创新创业沃土,万盛经开区已拥有市级科技型企业3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成功创建以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代表的市、区级研发平台24个,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19个,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孵化出一大批获得“重庆重点新产品”“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等称号的科技成果。
展望未来,万盛经开区将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构建“一区两工程三中心N平台”创新平台体系,有效促进人才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四链”衔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成为各方人才创新创业的优选之地。
踏上新征程,砥砺再前行。万盛经开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努力营造人才资源广泛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智慧充分涌现的良好氛围,在助力重庆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朱祥龙 叶曼 袁治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