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速领跑西部11.5公里!重庆境内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双线贯通9分钟与4年半今日起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万盛经开区 加快建设全市特色人才集聚地
第00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速领跑西部
11.5公里!重庆境内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双线贯通
9分钟与4年半
今日起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
万盛经开区 加快建设全市特色人才集聚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9分钟与4年半
——城开特长隧道双线贯通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天翊

  “通了!”

  3月31日,随着城开特长隧道右洞发出了一声闷响,在左洞中等待的人们欢呼起来。这条重庆境内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终于实现双线贯通!

  城开特长隧道长11.5公里。按照设计时速,汽车通过隧道用时不到9分钟。而对于建设工人和沿线群众来说,自2017年8月隧道开工以来,他们已经在奋斗和期盼中走过了4年半。

  这是一段怎样的日子?隧道贯通庆祝仪式上,人们分享着自己与隧道的故事。

  大学毕业就到了工地

  他与特长隧道共同“成长”

  “看镜头,三、二、一,笑!”

  在等待隧道爆破硝烟散去的几分钟里,技术工人王聪伟拿起手机,跟工友王哲、游伟、康军自拍合影留念。

  2017年,王聪伟刚毕业就来到项目上工作。工地生活有些枯燥,工友们只偶尔组织打球、爬山等活动。

  一次打球时,王聪伟扭伤了脚,疼痛难忍。工友们送他到开州的医院,来回颠簸了近5个小时。

  “这5个钟头,让我对当地群众出行的不便感同身受,生活里有些事可比扭伤脚急迫多了。”王聪伟说,自己家在云南一个小县城,同样交通不便,这次经历让他对城口和开州多了些亲近感,也多了几分对当地群众的责任感。这份情感,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更加坚定、勇敢。

  2020年10月初,隧道发生涌水,最大日涌水量达44万立方米,水流像洪水那样湍急。当时,所有工人和工程机械都撤出了隧道,王聪伟则跟几名工友冒着危险进洞排查安全隐患,监测水量变化。

  “刚毕业就能亲身参与这么复杂又重要的工程,这对我来说是绝好的锻炼机会。”王聪伟说,隧道施工过程中,他学到了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多功能超前地质钻探机等世界上最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技巧,收获颇丰。

  4年半时间里,王聪伟两次获评年度优秀技术人才,还参与项目科技攻关,帮助项目部申报了20余项发明或实用专利。

  “这一行很苦,但也有成长、有意义,是值得一生追求的事业。”王聪伟说,这几年,他每年在家待的时间不到10天。等项目完工,他想带女友回家看看。

  摆出微缩版岩石“博物馆”

  他发誓要打好“收官之战”

  “隧道通了!一切顺利!”

  贯通的消息传到项目部时,76岁的地质工程师周丹正拿着一块灰质页岩跟年轻工人刘杰讲解岩石的特性及辨认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对隧道施工中预判前方地质情况大有帮助。

  “通了就好,安全就好。”说罢,周丹放下岩石,拍拍刘杰的肩膀说道,“我的‘收官之战’打完了,你们的路还长,这段时间讲的知识,要在运用中常温常新。”

  作为项目上年龄最大的工程师,周丹从事地质工作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参与的交通工程遍及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在项目部的4年半里,他几乎每天都要进洞观察围岩的变化情况,每个月只能在家待两天。今年3月20日小孙女出生,但他至今没顾得上回家。

  “家人都希望我享享清福,但我的责任重大。”周丹介绍,城开隧道地质情况复杂,破碎带、断层、溶洞、煤层遍布,岩爆、突泥、涌水等险情时有发生。他的任务就是根据采集的岩芯和探测数据,对前方潜在的危险做好预报。

  周丹的办公室里,两个6层的铁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上百块他从隧道不同位置凿取的岩石,让这间办公室看起来更像是一间岩石博物馆的展厅。

  这些石头,不仅是动态更新地质剖面图的参考依据,还是周丹向年轻人传授本领的道具。

  “多懂些地质知识,对年轻工人的安全和成长是有好处的。”周丹说,比如掘进中遇到页岩,就要多提防岩爆;遇到石灰岩,则要格外留心突泥涌水、岩溶和塌方。

  “有周老在,我们施工时安心多了。”刘杰介绍,隧道开工至今,周丹带领团队成功预测了53次各种不良地质情况,使得隧道施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年逾不惑追寻文艺梦

  他盼着高速通车“大干一场”

  “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

  好消息传到城口县鸡鸣乡咸宜镇,“耕读简居”民宿老板罗渊打开氛围灯,抱起吉他,为客人们演唱起了一曲《风雨无阻》,庆祝隧道贯通。

  咸宜镇离隧道进口仅有约1公里,城开高速通车后,小镇到县城的车程将由2小时多缩短到20来分钟。镇上的人们都知道,隧道打通了,高速公路通车就快了,于是,相互打听隧道的消息,成了人们这4年半来的日常。

  对45岁的罗渊来说,城开高速是他的“圆梦路”。

  2015年,在外摸爬滚打十余载的罗渊回咸宜镇创业,他搞过装修、卖过饮料。面对生活的压力,学音乐出身的他始终没有忘记开一间文艺民宿的梦想。

  “开民宿,哪个来住哦?”身边不少人都劝他放弃。

  “路修好,人就来了。”在罗渊的坚持下,去年底,“耕读简居”民宿开业了。随着隧道施工推进,已有不少前来采风的摄影、绘画、写作爱好者成为民宿的客人。

  城开高速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罗渊正在镇上寻找可以租赁的闲置民房,以扩大民宿的规模,准备“大干一场”。

  在罗渊家,期盼高速通车的,还有他的父母和两个女儿。女儿们在县城上初中,平日里一学期才回家一次。孩子想家,家里人也舍不得孩子。每到开学,爷爷奶奶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感伤。

  “渊娃子上学时更恼火。”罗渊的母亲卢贤志感慨地说,罗渊念初中和高中时,遇到雨雪天气,家到县城的公路经常被堵塞,他只能翻山越岭步行12个小时去上学。“不过等高速通了,两个孙女就可以经常回家了。”说到这里,卢贤志又喜上眉梢。

  “不只是我这个小家,高速公路通车对镇上的家家户户都是件好事。”罗渊介绍,咸宜镇资源丰富,有鸡鸣茶、中草药、山珍、老腊肉等特产,又邻近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池坝和三峡,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

  “到年底高速通了,咸宜镇的振兴也就走上‘快车道’了。”罗渊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