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重庆市分行 在金融服务中传递温暖与力量服务与温度并重  担当与责任同行
第011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工行重庆市分行 在金融服务中传递温暖与力量
服务与温度并重 担当与责任同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促消费公平 重庆金融在行动

服务与温度并重 担当与责任同行
中行重庆市分行以特色消保体系打造金融安全标杆

    中行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

    为社区商户普及金融知识

  近年来,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坚持党建引领,在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的指导下,把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精准辐射金融消费者群体,以提高宣传教育实效为目标,持续深化宣传教育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体系。

  在2022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到来之际,中行重庆市分行将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开展培训和宣传教育、提升金融服务体验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消保工作水平,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打造值得信赖的金融安全行业标杆。

  覆盖重点人群

  大力推进宣传教育工作

  在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中,中行重庆市分行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渠道广泛的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探索开展社区敬老、亲子、进校等形式的自主宣传活动,编制更具实用性的宣传教育素材,运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打造宣传教育品牌。

  老年人和年轻群体是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针对老年群体,中行重庆市分行编制针对老年人的宣传素材,并在线上、线下渠道均投放老年人容易阅读的“大字版”资料。辖内机构开展系列老年群体宣传活动,走进老年活动中心、街道社区等,以陪伴聊天、闲话家常、方言宣讲、互动游戏等方式,为老年人带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银行卡、理财“双录”等常见的基础金融知识,结合案例向老年人宣传了防范诈骗和非法集资的方法,同时宣传了银行适老助老服务措施和营业网点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获得感。

  对于年轻群体,中行重庆市分行通过融入年轻人交谈、引导其观看漫画动画、参与答题小游戏、赠送书签等方式,针对其在学习生活场景中可能遇到的有风险的金融活动进行重点提示,宣传正确的消费观、远离非法校园贷、防范诈骗套路等金融知识和消费理念,引导其树立理性消费意识、负责任的借贷意识,远离诸如“买卖银行卡”“恶意刷单”等非法金融活动。

  同时,中行重庆市分行通过线下网点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专区、线上官方微信公众号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专栏、网点结合周边环境的外拓宣传,持续开展消费者关注的日常金融知识普及、以案说险等。据悉,该行将宣传内容分设为基础金融知识、风险提示、以案说险3个系列,在2021年发布基础金融知识系列13篇、风险提示系列10篇、以案说险系列4篇。

  为扩大宣传教育活动影响,中行重庆市分行还联合在重庆地区有分支机构的中银富登、中银证券、中银消费等集团内综合经营公司,共同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消费者群体辐射,全力保障消费者权益。

  严格内部培训

  完善投诉管理和溯源改进

  除了开展对外宣传系列活动,中行重庆市分行对内部培训工作同样重视。2021年,该行开展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2期、参训139人次,重点培训消保政策与工作趋势;开展新入职员工培训3期,重点培训消保基础知识及相关技巧;对消保管理人员、理财经理、消贷经理、综合服务经理等均进行了针对性培训,让员工把消保工作意识主动融入日常管理、消费者服务、信息披露、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等工作中,实现中高级管理人员、基层业务人员、新入职人员全覆盖。

  为进一步检验员工培训学习效果,中行重庆市分行还组织开展了全行消保知识测试,参测人员覆盖管理层、相关岗位人员及网点全体人员,岗位人员覆盖率100%,并通过督导学习、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实现全员合格。

  在狠抓内部管理培训的同时,对消费者的投诉处理也不放松。在消费者投诉反馈方面,中行重庆市分行持续加强投诉管理和溯源改进,接到投诉后,不仅马上针对投诉解决问题,还在事后强化投诉统计分析,开展正面事例和反面案例的通报,加强对各机构的针对性提示或指导,通过对消费者反馈的问题进行溯源改进,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度。

  在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努力下,中行重庆市分行消保工作已融入企业文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发展已常态化、体系化。除了加强重点人群的金融知识宣传,加强宣传内容向不同客户群体的针对性覆盖,该行还编制了实用性更高的宣传教育素材,运用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打造重庆中行特色消保宣传教育品牌。

  2022年,中行重庆市分行已做好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全年安排,将按照总行要求、围绕监管重点,加大贯彻落实消保规章力度,推动消保工作要求的纵深传导和执行落地,促进消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案说“险”

  近日,一位客户前往银行办理汇款业务。银行人员向该客户了解汇款用途时,客户称为“贷款认证解冻金”,这引起了银行人员警觉。原来,该客户通过网上一个不知名的贷款平台申请了5万元贷款,并填写了个人重要信息。不久后便接到一个自称某银行贷款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其贷款已成功放款,但由于把收款卡号录入错误,导致该笔贷款资金冻结至“**内部清算中心”,需要“中国**管理委员会”进行内部核实后方可解冻。但同时,客户必须缴纳1.5万元的“认证解冻金”到指定账户进行认证,认证成功后连同贷款金额一并返还给客户,总到款6.5万元。若客户不进行认证,将通知法务部门介入调查,联系客户的紧急联系人,必要时将联系客户当地公安机关以恶意套用贷款罪,上门取证调查。

  对方还通过微信、支付宝加该客户为好友,并向其发送了一张抬头为“中国**管理委员会文件”的图片。因收到对方恐吓诱导,该客户赶紧来到银行进行汇款。

  银行人员判断这很可能是不法分子打着监管机构、公安部门旗号诱导恐吓客户的圈套,遂立即安抚客户,并向其讲解了正常的贷款业务流程、分析该事件中的疑点。通过银行人员的劝导,客户意识到自己已不知不觉走入了骗局,遂放弃汇款。

  中行提醒

  正常的贷款业务中,如果借款人提供了错误的卡号,会导致放款失败,贷款机构会直接要求借款人提供新的卡号,并不存在冻结贷款资金并向借款人收取“认证金”“解冻金”的情况。

  不法分子为了诱骗群众尽快汇款,往往会打着监管部门、有权机关的名号,以“上门取证”“调查定罪”等言辞恐吓群众,并通过个人微信主动加好友,发送“正式文件”以骗取信任。金融消费者在遇到类似情形时,一定不要害怕慌张,要先冷静下来,向家人亲友、银行工作人员、公安机关人员进行咨询或反映问题,多听听亲友和专业人员的分析和建议,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资金汇给陌生人。

  郝树静 图片由中行重庆市分行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