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成风口,重庆如何抢“赛点”41次“乡村振兴”释放了什么信号填平“数字鸿沟” 守护最美“夕阳红”面对“社会性死亡”,法律如何存在为什么考研
第005版:观察·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储能产业成风口,重庆如何抢“赛点”
41次“乡村振兴”释放了什么信号
填平“数字鸿沟” 守护最美“夕阳红”
面对“社会性死亡”,法律如何存在
为什么考研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2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填平“数字鸿沟” 守护最美“夕阳红”

江河

  最近,有两则消息深深触动了我。一是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二是重庆市将启动老年科技大学“智慧助老行动”,帮助更多老年人想用、敢用、会用智能技术。

  一个宏大的规划,一个具体的行动,共同勾画出填平“数字鸿沟”,守护最美“夕阳红”的现实路径。呼吁当然重要,但落实更熨贴人心。重庆科技馆,一个体验前沿科技、感知酷炫智能的地方。如今,这里有了新的“功能”——加挂“重庆老年科技大学”的牌子,同时开设预约挂号、网上购物、生活缴费等智能手机应用相关课程,内容涉及老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频事项,精准有力接地气,让人直呼期待。

  每一个老人,以及终将老去的我们,都从这些宏观和微观的努力中,找到了自己站立的位置,看到了智慧生活的图景。银发族从未被忘记,我们的国家永远在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样温暖的故事,如何不令人动容?

  老人的生活到底难在哪儿?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时,必须直面“时代的浪潮”。新一轮科技革命滚滚而来,让年轻人大呼“便利”“过瘾”,而老年人则仿佛面临一条数字“鸿沟”:“网络用语”挑战着老人的语言习惯,“智能时代”颠覆着老人的生活习惯。近在咫尺的我们,以及我们身后的政府、社会,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个人老了,不只是个体的事情,还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事。目前,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超701万,占全市人口的21.87%,且老年人口规模还在持续快速增长。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鲜活的个体,是至亲的家人。应对老龄化,需要我们拿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同理心,找准问题所在,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我们究竟该如何老去?是老年人不愿融入智慧社会,还是我们缺乏“包容的氛围”和“健全的机制”?氛围营造人人有责,机制完善则需要政府、社会形成合力。笔者提到的两则新闻,蕴含着极大的制度善意和社会暖意。善治必达情,我们从这些应对老龄化的措施里,看到决心,也看到力度,看到路径,也看到未来。

  当然,一项好的政策,从制订、出台到落实,还有很多细节要跟进。从持续推进网站适老化改造,到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再到组织开展老年人学习智能设备的教育培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期待这份规划不断落实落细,真正长效地产生作用,帮助到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

  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对待老人的态度息息相关。当我们谈到“变老”,我们关注的不仅是老人,更是自己的未来。当银发族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数字红利,我们的未来,才真正值得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