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游新闻报道,吴代凤的父亲因为舍不得老家的山水,选择留在重庆市巴南区的农村老家。一人在家,独自劳作,春节快结束时,这位勤劳的父亲总会到田间走上一圈,采摘各种新鲜的蔬菜,再塞进儿女的后备箱,再加上节前制作的香肠腊肉、山间养大的土鸡,一件件“礼物”堆满后备箱。
以血缘和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驱动着无数爸爸妈妈装满儿女的后备箱。父母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女多带一些礼物回家,无奈后备箱和车内其他位置空间有限;父母平时舍不得吃的、用的,却心甘情愿馈赠给子女。“后备箱的爱”见证了中国式父母的舍得与慷慨,见证了他们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和付出。哪怕能力有限,许多父母也愿意将自己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虽然很多东西都可以买到,可是,“后备箱的爱”中所包含的温暖亲情和厚重人情味,却是其他任何商品都无法比拟的。
许多人感叹,情感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单一化、庸俗化,但“后备箱的爱”却总能打动人心。因为这触动了国人内心深处关于家庭、亲情的柔软地带。家乡食物或许值不了多少钱,却饱含父母的疼爱与深情。“后备箱的爱”不仅让儿女得到了物质上的馈赠,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与温暖。
“父母年龄越大,子女走的越远,他们的爱越无力,只能通过每一次拼命的给子女塞东西来表达出来。”诗意化的语言,道出了不少父母的心声。那些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食物,跟随着滚滚车轮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承载着在一个地方生活的亲人对在另一个地方生活的亲人的认同与体恤。正是有了情感厚度和亲情温暖,原本平常的食物也变得弥足珍贵起来。“刚好儿女需要,刚好我们有”,家乡食物成为他们表达关爱和牵挂的载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老家食物,成为连接城乡、父母与子女的一根纽带。
与那些花钱就可以买到的货架上的商品相比,“后备箱的爱”显然会吃得更加安心和舒心。这不仅是一种源于乡愁的味觉记忆,更是饱含着父母心血和情感的礼物。食品安全事故引发的健康焦虑也好,为儿女节省经济开支也罢,习惯了间接式、内敛式情感表达的老人们,用朴实无华的方式,让子女们暖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