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 培根强师 挺起品质教育的坚实脊梁
第030版:开新局 向未来 两会专题·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巴南 培根强师 挺起品质教育的坚实脊梁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巴南 培根强师 挺起品质教育的坚实脊梁

    巴南区“五有课堂”赛课活动

    清华小学美术老师精心辅导孩子完成作品

    昕晖小学老师延时服务厨艺辅导

    到姜家小学支教教师给学生讲红色故事

  2021年是巴南教育发展变革、跃上新台阶的一年。

  建成全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所,市级家校共育示范点13个;教师参加学科赛课获国家级、市级奖82人次;荣获科技创新竞赛市区级奖1175人次,体育竞赛2021年在市六运会中获得39金、37银、24铜的好成绩……新步伐、新成效振奋人心。

  在这些亮眼成绩背后,更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师者形象:勇救落水儿童的“最美教师”许林盛,带领孩子跨越山水探寻生物奥秘的王宇,“又当爹又当妈”守候乡村孩子的花石小学教师团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巴南区大胆启动“培根”工程,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大树计划”,扎牢队伍根系、强健队伍躯体,长成参天大树,挺起巴南品质教育的坚实脊梁。

  铸师魂 拓展师者精神的宽度

  2021年的夏天,英雄教师王红旭勇救落水儿童、山城人民人链救人的事迹温暖了一座城,感动了全中国。在所有救人者中,有一个身影格外疲惫而悲痛,他就是巴南区典雅小学党员教师许林盛,在江中从王红旭老师手中接过两个孩子的“二传手”。

  从跳入江中到把第二个孩子救回岸,只有短短五六分钟,孩子距离岸边也只有20多米远,但在许林盛心里,那是一段无比漫长、生死攸关的距离。水流湍急,精疲力竭,“怕是游不回去了,”许林盛当时内心很绝望,但是他告诉自己:“拼,只有拼。”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和孩子一起上了岸。当他想再下水救人的时候,却因为体力严重透支而被周围人死死拉住了。

  事发后,许林盛选择了沉默低调,他说自己与王老师相比不值一提。但在大家看来,他面对危险放下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参与到救援中,用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仁爱之心,以英勇无畏的担当铸就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同样令人敬佩。

  爱孩子,是一种面对危险义无反顾的师者本能,也是日复一日潜心耕耘的师者定力。

  花石小学是巴南区唯一的一所乡村寄宿制小学,也是最偏远的学校,教师团队人人“又当爹又当妈”,他们都是110名留守儿童住校生的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早起督促指导孩子们叠被、做清洁,带领他们早操、晨读;晚上,辅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洗漱、收拾内务,直至所有孩子熟睡……一路走来,在他们身上,有多少坚定前行,就有多少师者大爱、多少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

  2019年,花石小学老师陈良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他说:“我也有很多次到城市学校的机会,但我却坚定地留下。因为我的事业在这里,我的乡愁在这里,我的家在这里!”

  这样爱的故事,就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巴南百姓。

  德者,师之魂也。在巴南区看来,教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涵养高尚师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一直以来,巴南区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注重师德问题专项治理,落实“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了《巴南区中小学师德负面清单》,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师德问题排查整改,严格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如今,全区教师师德素养不断提高,群众认可度、满意度高,形成师德好、师风正的良好环境。一大批矢志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拓展着巴南区师者精神的宽度。

  提师智 给教师注入奔跑的力量

  教育之重,亦是时代之托。进入发展新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最鲜明主题。

  立足当下,以“双减”政策为代表,一系列重塑教育生态的变革正在进行。不管是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还是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解决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都需要广大教师的认同、支持与付出。

  “大多数周末,我只让学生做好一件事——就是把一周所学的内容做成语文小报,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杨曼丽是李家沱小学四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她的作业设计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她说,只要老师肯想办法,从实际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整合,把思路抛给学生,学生兴趣高了,也愿意做了。

  杨曼丽只是巴南教师队伍中普通的一员。在“双减”政策下,巴南区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乃至自身发展上作出积极的改变和努力。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巴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校内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攻坚克难的主力军,教师的内生动力不可能仅依靠责任感,还需要更深入地推进综合改革,给教师注入向着未来奔跑的力量。

  奔赴教育新征程,巴南区强师优师,给予教师全面的成长空间。

  巴南区全面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开展常态化诊断研讨,全区已立项课堂教学研究课题42个,集中培训提升师能,全覆盖培训教师7000人次,提质增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

  统筹作业布置管理,实行“一校一案”作业管理办法,开展“作业设计”评比活动,组织“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已申报课题20多个。

  创新课后服务课程开发设计,发挥教师优势,提供展示平台,已开设文体、艺术等精品课程项目60余个,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参与率达99%以上。

  提前布局,多措并举,巴南区还全面提升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推动师生共同经历,彼此滋养,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把“双减”新政落实,把惠民实事办好。

  赋师能 打造卓越名师团队

  “我得更‘温暖’一点儿,更‘坚韧’一点儿。”这“两个一点儿”便成了清华中学教师王宇教育生涯中的“法宝”。

  王宇既是清华中学生物教研组长,也是重庆市学科名师和巴南区生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坚信,“要带好自己的队伍,必须在业务上比别人更精湛”。于是,她主持市级课题、市级精品选修课、申请专利、主编校本读物,仿佛不知疲惫地奋斗着,获得了一系列殊荣。

  但在王宇看来,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带领学生野外科考。从2011年开始,王宇老师就和西南大学合作,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科考,先后到过南川金佛山、城口黄安坝、巫溪红池坝等地。孩子们开展了科学研究、学会了自然笔记,懂得了团队合作,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通过科学考察,孩子们完成了20多个小课题、30多篇小论文,获得了50多份荣誉证书。

  用专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在巴南区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久前,教育部公布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拟奖励名单,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石光成研究员主编教材《汽车维修涂装技术》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并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这也是巴南教师编写教材首次荣获全国领域的等级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的古训,强调教师应练就真本领,在学识上高人一筹。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话语,更体现了深厚学识是好老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巴南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巴南区切实抓好国家、市、区、校四级培训,科学制定规划和阶段计划,提高培训效果。面向全区中小学立足“点睛、固本、托底”三大工程,搭建“新秀、英才、卓越”三大教师素养大赛和高中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平台,加强了“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建设,继续为名师队伍的作用发挥创造有利条件。加大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通过系统培养与教育实践历炼,培养一批学科专家型中青年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巴南区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强化名师队伍建设。

  一系列举措为巴南教师队伍注入巨大的动力,教师们多次获得市级赛课一等奖,参加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比赛足球项目冠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学科名师队伍进一步完备,巴南优秀教师队伍影响力在逐步扩大。“十四五”时期,巴南区将实施“培根”工程,开展教师素质提升行动“大树计划”,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立师志 为优质均衡贡献师者力量

  “我们都特别喜欢任老师,他就像个智多星!”年轻教师任航本来在清华中学任教,到接龙镇小观小学支教一学期后,师生、家长喜欢得不得了。他通过英语动画、自然拼读方法,让孩子们燃起英语学习的兴趣。看到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又组织大家成立足球队,孩子们踊跃参与,开心的笑容常常挂在脸上。

  作为交流的“老前辈”,万天宏已经来到南温泉小学10年了,他的到来让曾经令人堪忧的农村学校摇身一变,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田径、足球、书法等体艺项目走在全区前列,学校年年考核为优秀,老师们的干劲也足了。

  巴南是大农村,只有农村的教育好了,才能说巴南的教育真正好了。带着老百姓对教育的期盼,早在几年前,巴南区就探路区管校聘、交流轮岗等举措,激起全区教育一池春水。

  2015年至今,巴南区先后出台了《巴南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巴南区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编制、岗位、职称、招聘等方面全方位促进师资优质均衡配置,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交流方式上,巴南区创新推出了10多种灵活多样的干部教师交流路径,有不变动人事关系的交流,如顶岗、互派、支教、走教等;也有变动人事关系的交流,如区内选聘、跨校竞聘等;还有集团化学校、学区内学校的常态化交流制度,如通过“名师工作室”“对口帮扶专家团”进行交流,使全区教师充分地动了起来,也快速地成长了起来。

  “以教师发展为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柔性管理,教育改革的各项举措在基层落地,才会更有温度,更有质量。”巴南区教委负责人强调。

  基于此,巴南区在制度建设上进行了系统设计,比如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与交流经历挂钩,职称评审向农村学校倾斜,中级教师的评审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市学校……这些政策措施从增强激励、改善待遇、提供保障等多方面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性。老师们争着到农村学校支教交流,城乡教师交流早已形成常态,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

  如今的巴南,正以昂扬姿态汇聚师者力量,全力奔跑在全面建设“江南宜学城,品质教育区”新征程上。

  姚兰 何霜 图片由巴南区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