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竹罐疗法 |
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使具有“绿色医疗之称”的中医药服务为辖区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云阳县中医院自“二甲”医院创建起,在临床护理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在中医专家指导组的培训、指导下,依据各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科室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开展项目包括艾灸、隔物灸、拔罐、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揿针、穴位放血疗法、中药封包、中药浴足、中药塌渍、腕踝针等25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目前,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优势病种及优势技术,疗效明显,获得患者一致好评。
深挖内涵
为患者提供特色中医护理服务
“全院258名护理人员在进院时要求每个护士都进行100个学时的专项培训,不光懂中医,还必须会操作。通过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积极打造中医医疗服务品牌,让群众受益。”该院护理部主任蔺慧说。
中医护理骨干助推中医文化传承创新。据蔺慧介绍,为全面提升中医护理服务内涵,2018年到2019年之间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期间,先后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中医院等医院取经,学习并创新引进腕踝针、揿针、竹罐、中药香囊等中医适宜技术。同时,紧跟护理学科的发展,结合医院的现状,培养伤口造口、静脉治疗、中医护理等10余类专科护士,用专业的技术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
科研项目推动中医护理能力全面提升。该院2018年县级科研课题《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干预鼻中隔偏曲术后疼痛的护理的临床研究》、市级科研项目《肾络汤直肠滴入对尿毒症期患者皮肤瘙痒护理的临床研究》已先后结题;2019年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分级诊疗模式下贫困地区基层医院护士中医护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已于2021年结题。“科研项目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广大群众健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更加凸显。”蔺慧表示。
近年来,医院护理团队在蔺慧的带领下,开展了PICC、动脉穿刺测压、三氧大自血疗法、疼痛评估等多项护理新技术,填补了医院护理空白。多次在市内、县内技能比武、三基三严比赛、科普大赛、急救技能大赛、PDCA质量管理成果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传承创新
中医护理成医院特色名片
“医院提供的中医特色护理帮了我大忙。”12月27日上午,在妇产科住院部9床、正在接受治疗的伍女士说。据她介绍,产后第二天晚上腰骶部胀痛难以入睡,于21日给予八髎区刮痧、水罐、双下6腕踝针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与伍女士同样感受中医特色护理好处的还有16床陶女士。因反复下腹胀痛不适2年多,加重3月后入院。多次治疗后患者仍感腹部不适,于12月24日给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八髎区水罐治疗,三天后症状明显缓解。
医院妇产科护士长程欣表示,从护理操作实践结合临床实际出发,将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开发改良,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方便了护士操作,减轻患者病痛,使患者尽早康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开展,既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又节省了费用,提高了疗效。”程欣坦言。
为发挥区域中医发展龙头单位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临床中的推广和使用,挖掘特色优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医院多次派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专家到栖霞中心卫生院、水口卫生院、泥溪卫生院、清水民族卫生院等医共体医院进行业务指导、护理查房,共同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满足了当地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医院党委书记龙泉表示,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有相对稳定的医疗服务需求。通过推广使用,发挥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及水平。他指出,随着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医院、社区、乡镇的逐步推广,今后,医院中医护理团队将发挥引领作用,打造以“三甲”医院为主体的区域联动,定期派中医专科治疗护士到社区、乡镇开展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交流协作等,与基层医疗机构共享资源,实现中医护理资源均质化,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马太超 郑琼 图片由云阳县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