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官伦(左二)指导学生实训操作 |
职业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事关民生福祉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征程上,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坚持“仪以立校、臻以树人、表里俱实、德技双馨”的办学理念,遵循“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抓住专业建设、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等重要落脚点,下好人才培养这盘大棋,擦亮“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荣誉品牌,加强“双优计划”建设,让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走稳“先手棋”
构建有特色有品质的专业
今年刚毕业,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王述娅,就与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月收入可达3600元。
得益于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实习时期的实践经历,王述娅才能得到用人单位青睐,顺利找到工作。
像王述娅这样从四川仪表工业学校走出的毕业生,普遍都能入职心仪的企业,并成长为骨干。
就业率达100%,毕业生持续走俏的背后,映射的是该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不断丰富专业建设内涵。
专业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该校立足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走稳建设优势、特色专业的“先手棋”,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据悉,该校目前开设有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17个专业。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专业和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为重庆市重点(特色)专业。
以“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为例,该校形成“三对接六共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工业4.0项目2个中国集训基地,牵头研制了教育部《中职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出版《传感器应用技术》等7本国家规划教材,制作了仪表机构与装配》等76个微视频教学资源……
加强专业建设,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队伍。该校构建了“‘大师室+名师室’引领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有效模式,形成了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精神提振”激励新机制,探索出了中职教师专业能力“五级云梯”发展新路径。
此外,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训实习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落好“特色棋”
开展多姿多彩的育人实践
4月26日,四川仪表工业学校轨道交通系开展了“红色经典 领航梦想”学生社团风尚节朗诵比赛活动。同学们在诵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汲取力量。
在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以社团活动为突破口,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是一项常态化工作。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初衷,我们借助‘第二课堂’阵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学生品德情操。”该校校长李波说。
自2014年起,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就确立“扬特长 助出彩”社团育人理念,以“整体性 生活化”作为社团育人策略,构建了“网络+社团”育人模式。同时围绕打造校园文化、序化课外活动、拓展社会实践,构建了浸润式隐性课程、项目式显性课程、体验式实践课程,培育出本校品牌社团50个,合作院校品牌社团150余个。“风雅颂”国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国学社团”。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的另一大特色发展方向,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动教育。
据了解,该校建构“三抓手、一平台、三资源”劳动教育体系实施方案,确立“厚氛围、建课程、重实践”三大抓手,系统建构劳动教育体系;搭建“四仪”劳动周实践平台,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开发“社会、校园、家庭”三类劳动资源,建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强化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
劳动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创立了中职学校“313”劳动教育体系,创建了“层次化、模块化、专题化”劳动教育新模式,创新了“劳动素养通行证”评价体系,引领学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下好“长远棋”
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
2018年9月,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副校长薛千万被选派到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挑起了金岩村“脱贫摘帽,实现同步小康”的担子,为鸡鸣贡茶等农副产业增收谋划思路,牵头建立完善了金岩村村助学金……
事实上,在对金岩村扶贫的过程中,四川仪表工业学校结合学校多方协调、统筹兼顾,采取人才支持、志智双扶、送教上门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在此期间,该校还倡导实施“1+1希望工程”,即“一个党支部帮助一名留守儿童或青少年”,全校8个党支部全部参与,对接落实村留守青少年教育的长期帮扶工作。坚持以购代扶,与鸡鸣乡签订以购代扶农产品购买协议,增加当地农产品的销路,助推其产业经济发展。
近年来,该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方产业发展、劳动者技术水平提升等,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展开“常态化、层次化、进阶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了辐射力和影响力。
数据显示,近4年,该校共计开展了近150批次的特殊人群职业技能培训,学员人数达1.5万人次,取得初级工证书14963人,合格率高达99.75%,取得中级工获证人数10197人,合格率68.14%。
荣誉展示>>>
建成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重庆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教学专家工作室1个。教师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入选“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1人,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全国机械行业教学能力等比赛获一、二等奖12人次。
学生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9.1%,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23项,其中一等奖3项。学校获得“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年成就奖”,培养出“职教之星”1名、“最美中职生”1名、服务社会培训3.6万人次。
建有省市级重点支持实训基地8个、实验实训室57间、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中心2个,合作企业50余家。
陈明鑫 张骞月 图片由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