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浸润 以“德美合和”培养万千栋梁传承石刻文化 打造人才培养摇篮
第024版:铸匠·重庆职教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点滴浸润 以“德美合和”培养万千栋梁
传承石刻文化 打造人才培养摇篮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渝中职教中心
点滴浸润 以“德美合和”培养万千栋梁

    学校举办师生音乐节,培育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学生职业教育的第一阶段,不仅需要培养职业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

  重庆渝中职教中心以培养“崇德尚美、卓越共进”的“尚上人”为育人目标,围绕“尚上”教育主题,践行“德美合和”的校园文化核心理念,体现了学校以德为先、以美育人,内外合作,呈现人和业兴、生态和谐的美好景象,也让每位学生的人生都拥有了出彩的机会。

  立于德

  “五进四成”培育德技双修人才

  学生的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纵向而言,涵盖思想、知识、身体、心理等各方面;横向而言,涉及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企业实习、社会空间等方面。

  渝中职教中心深知,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坚持“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核心内容。

  为此,渝中职教中心创新打造了“家—校—社—企”全员参与协同协作的教育联盟平台,将中职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涉及的4个领域纳入其中,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企业教育功能的融合,真正体现了“全员育人”的发展目标,并通过此平台,寻找“进家庭、进班级、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的“五进”途径,实现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业教育资源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学校根据中职学生在各个阶段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开发出从入学、学习过程、寒暑假到毕业实习全过程的“社会参与”素养培育课程群,并通过开展规范与协作教育、生理与心理教育、技能与素养教育等,最终实现了“规范成型、健康成人、专业成才、个性成长”的“四成”育人目标。

  修于美

  “双主体”美育模式提升审美素养

  于学校,美是兴校之本,是尊重成全;于师生,美是个性绽放。

  渝中职教中心以美发专业为突破口,探索了具有都市中职学校特色的“渝中职教美育模式”。自1991 年设置美发专业以来,学校不断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将“认知与体验美—发现与塑造美—创造与传播美—拓展与升华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人培养模式。

  此外,学校为了更好的倡导“尚美”的教学理念,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校企共同分析课程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相关岗位工作能力标准,将专业技术知识、企业岗位能力、审美素养融入课程教学,开发5个专业课程标准。

  美,不止一面。为了让学生全面的认知美、体验美,学校将审美素养纳入了教学内容,在限定选修课程中增设《中职美育》课程,其中包含“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职业之美”5个板块72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知与体验美。

  经过渝中职教中心不断地探索实践,美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培养美发世界冠军1人、亚洲冠军2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20人次在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60人次在市级技能大赛获奖。

  学于合

  全方位协同提高育人质量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也不再只是以学校为主体。

  自2011年起,渝中职教中心“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手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探索“家—校—社—企”协同培养机制,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

  据了解,渝中职教中心经过3年研究与实验,取得系列成果与成效,并于2014年获批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研究”。经过两年的拓展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家—校—社—企”协同劳动育人机制,2016年12月,最终形成了《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家—校—社—企”协同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施方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那些奇思妙想在实践中真正落地,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职业人才。

  为此,学校拓展企业实践阵地,与丫丫田教育、丝域美发、邓鸿吉创意发明学院等企业合作,共建幼师咖啡学院、丝域学院、邓鸿吉创意发明基地等53个实践基地,学生在企业锻炼技能,提升生产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真正做到从“校—社—企”各方利益需求出发,构建了三方联动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阵地。

  成于和

  “点滴浸润”做有温度教育

  “致中和、育大成”,是渝中职教中心校园文化的核心表达,呈现出“人人各得其所,教育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彰显着渝中职教中心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汇聚教育力量,提供适合教育,让每个“独特”都熠熠生辉的价值主张。

  从学校地理位置和办学历史来看,“中”体现了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和都市核心区,承载着深厚的母城文化的地域特色,也体现学校作为渝中区职业教育集团核心校,承担着引领职业教育发展重任的使命。“和”,代表着渝中职教中心坚持做有温度教育的主张,也体现学校以德育融美、学科育美的特色。

  学校始终以学生的素养平衡为底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的育人路径,建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

  据了解,渝中职教中心通过建立文化启美、艺体修美、学科育美、德育融美、社团赏美、实践悟美的六大核心课程体系,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以德为先、以德修身、以美育德、以美立校,环境的美化、专业的培养、课程的渗透等方式浸润心灵,让学生在和这些美好相遇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在美好氛围中提升生命的高度,帮助学生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从事服务工作的耐心和爱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凝聚学校人心。

  渝中职教中心坚持“德美合和”的校园文化理念,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体现,也是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特色彰显;不仅体现出渝中职教中心教育的核心追求、方向与路径,也呈现出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和人和业兴、生态和谐的美好景象。

  何霜 姚兰 王凤 图片由渝中职教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