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硬实力赋能高水平职教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轴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第020版:铸匠·重庆职教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办学硬实力赋能高水平职教建设
以人才培养为主轴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
以人才培养为主轴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实训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一代成就出彩人生的重要途径。

  作为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双优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和南川区唯一所中职学校,南川隆化职业中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祖国建设培养德技双馨“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

  “十四五”新征程已开启,学校将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人才培养为主轴,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建设“双优”中职学校,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

  蹚出自主发展新路子

  创新“三三三”策略提升办学品质

  经济转型升级,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有高水平办学质量,又要有高素质师资队伍,还要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此,南川隆化职中抢抓机遇,借力国家中职示范校、“双优”中职学校和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等重大项目,创新落实“三三三”策略,蹚出了一条自主发展新路子。

  第一个“三”指向育人,即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学校坚持以德为先,构建了“以德育人、以管塑人、以文化人”育人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职业素养在军事素养中炼就、激情校园等举措,营造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全员参与育人氛围。学校因此获得重庆市德育师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等荣誉,学生职业素养高,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以上。

  第二个“三”指向教改,即深入推进三教改革。通过全员提升、针对性培训等措施,全面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落实国家“1+X”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提升技能培养质量;携手国内外知名企业,构建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技能教学与岗位能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

  第三个“三”指向课改,即大力实施“三课联动”。坚持问需于产业、问技于岗位、问质于课程的思路,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实施课程、课题、课堂联合推进的“三课联动”行动,课程建设出精品、课堂改革出高效、课题研究出成果,纵深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融合。

  目前,学校新建实训基地15个,改造升级实训室100余间;新增正高职称教师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和市区级骨干教师12人;获得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高标准完成,正接受检查验收。

  挑起人才培养新作为

  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力量

  长期以来,南川隆化职中秉持“服务全体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理念,以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重庆产业发展为己任。

  为拓宽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牵头组建了重庆市金佛山职教集团,与市内外7省(市)91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区内3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组建订单班8个,实施现代学徒制班、新型学徒制班5个,与市内外75家大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73个。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积极引企入校,推进校企一体,建成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产业学院3个,构建起“前校后厂”办学新格局。引进西南大学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协作建成西南大学南川实验幼儿园,打造成为区域学前教育的标杆。

  在办学层次方面,学校承担了重庆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任务,与重庆科技学院合作开办“3+4”中职对口本科分段培养人才培养试点班,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班。

  作为南川区内唯一一所中职学校,学校主动承担再就业培训和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项目,年培训2万余人次。接下来还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职业技能培训主阵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

  开创民族教育新格局

  以“融合式”育人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从1990年获国家民宗委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到2019年获国务院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时隔30年再获表彰的背后,是南川隆化职中自建校以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缩影,也是累计培养藏族、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学生数千人的见证。

  2014年至今,南川隆化职中对口承担青海玉树藏区学生培养。

  7年来,学校历经数十次调研专家论证,先后制定形成了《校地联动人才培养合作方案》《内地西藏中职班民族特色管理方案》《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藏区学生“融合式”实施方案》。积淀换来升华,学校创新出兼顾汉藏学生学情、文化习俗差异的“融合式”育人模式,形成混合编班、同标异步达成同一目标和育人生态圈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各项职业能力、具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现代社会的技能人才。

  在“融合式”育人模式下,学校共培养了8届学生,直接受益2.3万人,间接受益覆盖8个省120多所中职学校30余万人。47%学生考入高等院校;在校参加比赛获奖300余项;年均就业率99.2%,藏族地区就业学生91%成为技术骨干。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提出内地中职学校“融合式”培养藏区学生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为国家“教育援藏”政策的持续实施提供了新的样本。

  不止于此,自1984年建校以来,南川隆化职中还长期为渝东南、黔北地区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新的征程中,学校还将继续探索求新,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完善民族教育新模式,培育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朱朝燕 黄丹 图片由南川隆化职中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