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担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向更高水平迈进,是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重庆五一技师学院,下称“五一技校”)用行动作出的回答。
作为重庆市首批技师学院,五一技校始终对标一流,坚持多元办学,提质升位,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姿态不断奋进。
乘着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的东风,学校抓住职教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开展高水平党建工作、构建高水平治理体系、建立高水平专业群……瞄准创新关键点,五一技校以脚踏实地的步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6+1”高水平办学之路,学校发展迎来了崭新的篇章。
党建引领德育先行
驱动现代化培训体系加速发展
高水平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党建。在五一技校看来,坚持党的领导,是凝聚人心、焕发斗志、鼓舞干劲的精神力量,更是引领教育事业走向成功的红色旗帜。
五一技校坚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固本强基筑堡垒。以深入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教学服务水平。
教育之本,以德为先。学校以党建引领“严谨治学、诚信育人、厚德强技、开拓创新”的质量管理方针,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能一流、善于育人、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技能、创新思维、爱国奉献、职业规划的引路人。
“既要坚持,也要创新,才能让党建工作发挥更强的领导能力。”正如学校党建工作负责人所说,五一技校的高水平党建项目引领时代潮头,走出了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
以“引领式”培训体系为例,学校依托世赛中国集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训练院等优势资源,与12个区县签订技能人才培养协议,着力打造高规格“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健全的培训体系反哺专业发展,党建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作用充分彰显。
专业集群人才优育
紧密对接产业培育“五一工匠”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产教融合最前沿、校企合作最紧密、专业布局最完整、人才培养模式最科学、管理模式最先进,并结合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发展。”学校副校长李康表示。
基于这样的认识,五一技校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学校大力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形成项目式、技术式、共建式、生产式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打造智能舒适家居项目体验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整车改装技术培训中心、航空服务、康养、酒店管理、美容美发7大实训基地,创建汽车后市场服务、人物形象艺术造型、智能制造、智能舒适家居4个专业群,初步形成企业群和专业群良性互动局面,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器、新产品、新趋势做到了早知道、早引进。
办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永恒的主题。在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基础上,学校就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展开了更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通过大力推广世界技能大赛承办经验,引进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推进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等方式,真正做到了与企业深度融合。
如今,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发展平台愈加广阔,一大批德技并修的高规格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贡献着职教力量。
截至目前,五一技校高级工及以上培养层次的在校生规模已达到70%,并先后累计选送优秀在校生58人出国或出境深造,培养具有国际化技能的人才。
服务地方赋能经济
发挥社会职能彰显责任担当
着眼“服务”二字,五一技校用行动书写着精彩的民生答卷。
学校以世赛为引领,高起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参与承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4个比赛项目,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研究院;以合作为舟,高标准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增至140余家;以技术为赋能,高质量服务重庆产业发展,年输送毕业生1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9%,年社会培训人数3000余人。高效率实施精准扶贫对口支援,积极推进技能培训扶贫,累计受益近万人。选派骨干教师援藏支教、中层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彰显学校社会责任与担当。
“未来,学校将坚持‘四个面向’育才方略,按照‘严谨治学、诚信育人、厚德强技、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开展学制教育、职业培训、公共实训、技能评价、竞赛集训、就业服务、创业孵化等技能人才全方位服务。”学校党委书记李为民表示。
何霜 杜林燕 王凤 图片由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