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 |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颇具示范影响力的老牌名校,在50多年的砥砺发展中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深度对接产业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契合国家战略,紧贴产业发展,树立党员标杆,在“双高计划”“双创”工作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用行动书写了一曲曲奋进之歌,用实绩演绎着一幕幕靓丽蝶变。
破难题
打造党建与业务融合典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大有可为。然而,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以高水平党建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成功经验。
事实上,抓好党建工作提升办学水平是每个学校的共识,但在具体实践中,重业务、轻党建或者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等现象,成为摆在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抓党建与抓发展,关键在融合。”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负责人强调,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用心做好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相融合这篇“大文章”。
学校党委坚持以党建为主责主业,调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党建工作“四抓”机制,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各级党组织,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选强配齐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头队伍。
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党支部上党课、带头撰写心得体会等,努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完善《党支部考核评比办法》等党建工作制度16个,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定期开展学期督查、专项督查,形成“校内巡查”机制,保证学校党委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对总支、支部季查、年考,组织述职、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党建责任。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建从来就不是务虚的“面子活”,而是牢牢贴近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压舱石”。学校将党建工作和文化育人工作有机融合,积极创建文明校园,支持地方创建文明城区的行动得到地方政府表彰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等“七个有力”,聚焦抓好政治建设、抓好发展程序等“七个抓好”,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有效地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融合、两促进。
创新思维找准党建着力点,融合共进构建发展新格局,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不断务实创新,开创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向发力、互促共进的新局面。
勇示范
亮出党员标杆形象
“双带头”支部书记彭德萍带头示范,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党务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头雁效应”有力彰显;陈忠林等老党员克服技术困难投身“停教不停学”网络授课;学生发展对象黄凯参加奉节县武装部基层防疫工作40余天……一举一动充分展现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化工与安全党支部师生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
提起这支党支部,大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该支部有党员31名,其中教师党员22人,学生预备党员9人,多人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干部、重庆市科技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强化党员教育、持续加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服务师生工作学习,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而且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1名支委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多名师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个。支部党员带头深入企业一线岗位,开发了《化工单元操作与过程》《无机化工生产技术》2本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备受同类院校师生好评。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教书育人旗帜。化工与安全党支部只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支部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院委员会下设二级党组织11个,党支部25个,共有党员336名,其中教职工党员242名、学生党员51名、离退休党员43名。他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全体师生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共同托举起学校美好明天。
立潮头
彰显服务大局担当
在化工职业教育领域,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50多年的厚重积淀,铸就了学校独特的办学气质和过硬的育人质量。在国家的化工行业领域,众多优秀学子用自身行动诠释出职教人的风采和担当。
众所周知,化工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化工产业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新考验随之而来。
“服务国家战略,承担起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负责人表示,学校将强化党建引领、聚焦转型升级。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学校近年来充分发挥化工品牌特色,助力石化产业转型,搬迁到国家级经开区长寿,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同时,学校重视科技创新,在高性能纤维、聚氨酯、光学级PMMA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领域形成突破,破解了诸多“卡脖子”难题。
如今,学校乘着我市“双高计划”的东风,站在了借势登高的新平台上,着力打造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未来几年,学校将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发展主线,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为重庆市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谭茭 胡忠英 揭芳芳
图片由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