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干事创业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年轻干部要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为民服务中坚定信念、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创造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发扬敢于动真碰硬的精气神。风雨、世面是“磨刀石”“练兵场”,年轻干部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年轻干部要有不惧“回头浪”、勇开“顶风船”的胆魄。面对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要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增强斗争底气、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要敢于动真、敢于碰硬,做到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年轻干部要有能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的锐气。一切“拦路虎”都是干部成长的“磨刀石”,要让年轻干部不断在逆境中摸爬滚打、磨炼意志,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锻造担当重任的硬脊梁。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要让年轻干部多到基层“墩墩苗”,多接“烫手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练就干事创业的铁肩膀。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当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摆在面前时,年轻干部只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做好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锤炼驾驭复杂局面的真本领。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复杂局面、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着力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年轻干部要科学预判潜在风险。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做到“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年轻干部要善于随机应变。要在一线“大熔炉”淬炼真功夫,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症结,总结处置复杂问题的规律,不断积累驾驭复杂局面的经验。要直面各种疑难杂症,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与协调各方的本领。年轻干部只有在干事创业的一线去摔打、在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中去锤炼,勇担急事、难事、重事、险事,才能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锤炼扎实过硬的本领。
办好为民排忧解难的暖心事。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年轻干部就要往哪里去。疫情防控期间,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城市社区到乡镇村庄,年轻干部始终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他们视疫情如命令、视岗位如战场,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充分彰显了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为民解忧显担当。年轻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正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将网格化服务延伸至每家每户,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把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体现到基层治理中。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试金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聚焦群众“痛点”“堵点”问题,找准症结、精准发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民谋利见真章。年轻干部既要想干事,又要能干事,更要干成事。决不能为了“不出事”而“不干事”,为了“不担责”而“不作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年轻干部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下大力气。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强普惠性政策落实,在促进群众增收上下硬功夫,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年轻干部只有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面对诱惑扛得住,才能走稳走实走好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